<strong cla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在蕭胤啟登基五年後的某日, 大蕭朝的文武百官發現了一個大事。
這件事還事關他們英明神武的皇上, 登基五年的皇上。
雖然說這些年皇上為國為民, 日夜操勞, 可皇上也不能不拿自己當回事啊?
就算不拿自己當回事,也該想想他們大蕭朝, 怎麼能都登基五年了後宮還形同虛設一般,這也就算了, 皇上自己日夜辛勞就算了,可偶爾還要拖著國師夜裡還要商議朝政算怎麼回事?
國師當年在皇上登基的時候聽說差點都死了, 僥倖活了下來, 那也是費了大力氣的。
指不定國師身子骨都不好了,否則這五年來怎麼總是讓自己的大弟子來舉行每年的祭祀祈福等事宜?
可皇上竟然一點都不體諒國師, 還要拉著國師晚上也處理國事, 簡直……“慘無人道”。
於是,某個大人仗著自己是老臣,就在某日朝堂之上提出了這個意見,希望日後皇上不管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也是為了國師的身體著想,晚上就不要批改奏摺處理朝政了,就不要讓國師留宿了。
據說當日有大人後來說, 當時大殿就靜了下來,那叫一個靜啊,他們想著怎麼著平日皇上這麼尊敬崔大人,也會在文武百官面前給對方一個薄面。
再說了以前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提議皇上二話不說都是會聽的,可那一日也不知道戳中了皇上那根逆筋, 皇上竟然拒絕了,還拒絕的特別徹底。
既然擋不住皇上晚上熬夜鞠躬盡瘁,百官心想,說不定這是皇上還沒有子嗣的緣故,若是後宮宮妃多了,皇上分出心思,也許就不會這般將所有的心思都耗費在國事上了。
可偏偏這都五年了,每次有朝臣提議該納妃了,皇上就找各種藉口拒絕,偏偏每次都是以國事為重,他剛即位不想當個昏君。
皇上都這樣說了,他們要是還繼續說,他們總不能讓皇上當個昏君吧?這件事頭兩年的時候還頻頻被提及,到最後知道皇上不會答應,他們也就歇了心思。
可這都五年了!
要是皇上登基的時候納妃,後宮早就熱鬧得不行了。
偏偏皇上連一丁點兒的念頭都沒有,不僅如此,甚至都沒發現皇上除了對國事有興趣之外還對別的人有興趣。
他們自然主動忽視了一向冷淡清心寡谷欠的國師,壓根就沒往那邊想。
於是……有想得多的臣子回去一琢磨,會不會是皇上有什麼隱疾?為了怕被發現所以才一直不納妃?
否則,哪有正常的男子早就過了而立之年還是個皇帝竟然對男女之事絲毫沒興趣的?
不知誰不小心提議了出來,很快就嗖的一下傳開了,私下裡這些臣子一合計,越想越覺得可能。
於是,眾人想了想覺得有病就治,皇上不能諱疾忌醫啊。
所以眾人決定先食補一番,讓皇上先有這個念頭,之後再不行就挑明瞭開始針對治療。
於是有大臣提議入秋了該進補了,給皇上也改改膳食,蕭胤啟壓根對這些事不在意,讓他們隨便就行。
這導致的後果是……皇上依然穩如鍾,甚至留國師夜宿“商議朝政”的日子更多了。
朝臣再一商議,決定完犢子,皇上這是根上就不行啊,只能硬著頭皮一咬牙,推了崔大人出來,讓他去說。
因此,在某一日的一個午後,巫舟陪在御書房看書,蕭胤啟則是在不遠處批改奏摺,崔大人來了。
大太監稟告的時候蕭胤啟奇怪這崔大人怎麼這時候過來了?不過也擔心是不是有要事,就讓人進來了。
崔大人進來的時候還有些心虛,怕這種事會戳中皇上身為男子的自尊心,可這都五年了,不提也不行,總不能讓皇上就一直這樣著吧?
崔大人一咬牙,就硬著頭皮上了,他進來之後,發現國師竟然也在,遲疑了一下,可想想國師是自己人,也許國師還能幫他一起勸勸皇上,他還能有點底氣。
崔大人先是行了禮,之後猶疑了一番之後,低咳一聲,“老臣想,想跟皇上說一件事,能不能讓公公先避開。”
蕭胤啟奇怪看崔大人一眼,不過還是揮揮手,大太監先退下了,只留下了巫舟在那。
巫舟從崔大人一進來就察覺到對方一副心神不寧谷欠言又止的模樣,心想莫不是出了大事了?
他也將書放在一旁,端起一杯茶邊喝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