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法'巴爾扎克 著

李恆基 譯

譯序

根據巴爾扎克自己在小說末尾註明的日期,《歐葉妮·格朗臺》完成於一八三三年九月。但是巴爾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訴苦說:他的《歐葉妮·格朗臺》還差一百頁沒有寫完。我們能否作這樣的推測:九月完成的是小說的初稿,到十一月巴爾扎克還在修改或重寫。巴爾扎克是慣於在印刷廠的校樣上修改原稿或重寫的,有時竟多達十五、六次。他把一篇作品歷次修改的校樣訂在一起,作為厚禮送給知心朋友儲存;他說:“這是我繁重勞動和忍性求精的證據。”《歐葉妮·格朗臺》想必也經歷了同樣的周折。不過可以肯定:小說在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已經改畢,因為那年聖誕節巴爾扎克應邀赴日內瓦與韓斯卡夫人一家見面,行前他曾致函韓斯基先生,問他可不可以把近作《鄉村醫生》和《歐葉妮·格朗臺》兩書的原稿呈韓斯卡夫人惠存。

一八三三年對於巴爾扎克來說無論在創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是關鍵的一年。在生活上,那年聖誕他與韓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創作上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歐葉妮·格朗臺》初稿完成的時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我要統治歐洲文壇了,而且不會受到挫折!我只須再努力奮鬥兩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圖束縛我的手腳、阻礙我前進的人!”①他的自信產生於他醞釀已久的一個巨大的設想:他想把已寫的和將寫的全部作品合成一個“整體建築”,他稱這個建築為“我的瑪德萊娜大教堂。”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把這個設想具體化為宏偉的計劃:

他的“瑪德萊娜”將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風俗研究’將全面反映社會現狀——社會結出的各種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釋產生這些感情與形成這種生活的原因,說明社會與人賴以存在的條件。……繼因果之後還要有‘分析研究’……因為列舉了“果”,分析過“因”之後,就該著手探討原則了。……所謂原則,就是作者本人。”②正如安德烈·莫洛亞所說,巴爾扎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別在兩個領域探索。一個領域是寫哲理小說,如《驢皮記》、《路易·朗貝爾》,另一個領域是《私人生活場景》。自一八三二年起,他實現了兩者的結合。斯蒂汶·茨威格認為促成這兩者結合的,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如果能從確當的視角觀察當代的生活,也能寫出新鮮活潑、內容豐富的作品。重要的不是題材和佈局,而是內在的動力……動力不存在於文風和結構,而是存在於人物描寫本身。”③換句話說,過去,在講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間,站著一個現實生活的觀察家,而現在,這個觀察家能夠用具體生活來裝載自己的思想和講出動人的故事。據斯蒂汶·茨威格分析,巴爾扎克在這方面的第一個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個成功則是《歐葉妮·格朗臺》。

①參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引自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中譯本第二九九頁,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③參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第十章《巴爾扎克發現他的秘密》,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所以說,《歐葉妮·格朗臺》完成之時,巴爾扎克正踏進創作的成熟期;他的“瑪德萊娜大教堂”式鉅著構思就是成熟的標誌。雖然那還不是他後來的“人間喜劇”的恢宏計劃,但至少已初具“人間喜劇”的基本構架。巴爾扎克從那時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事業,發現了自己的天職所在:要像一個歷史學家那樣如實地描繪十九世紀的社會風俗。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他終於在十年後能這樣雄壯地自鳴得意:“世界上有四個大有作為的人:拿破崙、居維葉、奧康奈爾,我將成為第四位。第一位曾威震歐洲,他締造了軍隊!第二位通曉地球的奧秘!第三位成為一個民族的化身!而我將在頭腦裡裝下整個社會。”①

①《人間喜劇》前言。轉引自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第三六一頁。

或許巴爾扎克自己並沒有認識到《歐葉妮·格朗臺》在他整個創作中的重要地位,一向以思想家自居的巴爾扎克總認為像《路易·朗貝爾》那樣的哲理小說遠比《歐葉妮·格朗臺》這類“寫得不錯的暢銷的小書”(巴爾扎克語)有價值。但是事實上巴爾扎克的哲理小說大多像那些書中所描寫的苦心探求宇宙真諦的思想家、藝術家們一樣,由於野心過大往往遭到慘敗。斯蒂汶·茨威格曾公允地說過,巴爾扎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