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血腥了一些。
所以他時常也會想起來,什麼時候有條件之後,他也要在經營方面想點辦法,經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歷史上明末乃至是其他朝代很多海上巨盜形成的勢力集團,海上貿易佔了他們生意中很大的一部分。
可是海上貿易的競爭也很激烈,如果他沒有足夠的控制力,來形成壟斷的話,也不容易開啟局面,所以如果他能從基礎上做起,生產一些別人沒有,或者稀缺的商品的話,便可以奇貨可居,賺得盆滿缽滿。
而捕鯨這種事,在後世來說,他感情上也是十分牴觸的,長期人類過度的捕鯨,使得鯨類這種大自然的奇特生物瀕臨滅絕,在他生活的舊時空之中,世界上僅有東海外面那個極為齷齪的國家還有挪威等極少數國家還在從事捕鯨業,其它的國家大部分都禁止了捕鯨。
從環境保護方面出發,捕鯨這種事他並不喜歡,可是現在他所處的時代,可不是他以前生活的舊時空,而是處於明末,海上捕鯨業還不發達,海洋裡面鯨魚的數量還非常多,這從他歷次出海,都能經常見到大量的鯨魚便可以看出來,現在海洋上的鯨魚,遠沒有到瀕臨滅絕的情況。
所以合理捕獵一些鯨魚,充分利用它們身上的東西,來滿足他眼下的需求,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這種產業不大量的發展起來,就不會對生態以及鯨類的生存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他侷限於後世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眼下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話,那就只能說他是個迂腐之人,眼下他最先應該考慮的還是如何儘快壯大自己,並且獲取更多的財富,至於保護鯨魚的事情,那根本就不應該是他現在所考慮的問題。
於是他在滑道上坐了下來,開始仔細從腦海中搜羅起了有關捕鯨方面的各種資訊……
雖然在舊時空之中的中國,早在八十年代便已經徹底禁絕捕鯨,但是各種電視新聞、紀錄片還有一些文獻資料上,對於這方面的事情卻還是有不少可供借鑑的東西。
特別是他記得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專門說的就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有關捕鯨者遭遇的事情,裡面詳細的介紹了西方國家在歷史上如何進行捕鯨的活動以及方式,這就為他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
雖然捕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是據他所知,人類在很早的時候,便已經開始捕獵鯨類,來獲取食物和油脂乃至於皮革,滿足人類的生活之用。
在遠古的時候,有些地方的古人就能捕獵鯨魚,現如今到了明末,雖然中國因為海禁,造成了海船發展的停滯,甚至於是倒退,可是他們現在可利用的東西,還是要遠遠超過遠古時期人類所擁有的技術和器材,如果他現在連鯨魚都無法捕到的話,那就可真是把臉給丟光了。
想到這裡,於孝天的馬上便恢復了信心,事在人為,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這事兒不管怎麼樣,也要幹才行!於是他立即站了起來自言自語的笑道:“他孃的,老子好不容易爬到了食物鏈頂端,豈能再天天吃素?老子要吃肉!”說完之後轉身大步朝著寨子走去,撇下了劉老六和郭復一臉糊塗的望著他的背影。
劉老六苦笑了一下之後,搖了搖頭對郭復說道:“咱們舵把子這肯定是拿定了主意,他就是這脾氣,只要想到的事兒,就非要幹成才行,這一下咱們有熱鬧看了!弄不好咱們舵把子還真就能把這事兒給辦成!”
第一百三十一章 捕鯨
忽然之間,一群海盜不務正業,反倒改行當起了臨時工,跑到了海上幹起了捕鯨的行當,而且是兩條船一起出海。
一條是他們主戰的那條鳥船,另一條則是他們搶來的那條平底沙船,兩條船上各自還帶了一條可供六七個人乘坐的舢板,專門捕鯨的時候使用。
另外於孝天讓木匠和張鐵匠加班加點,打造了幾根捕鯨叉,其實說白了就是帶倒刺的長矛,鋒利的鐵質矛尖上又裝上了結實的木杆,木杆上可以綁上繩索。
除此之外,於孝天還讓郭復帶著徒弟,用現成的木料,做了幾個圓木桶,完全徹底密封,木桶上留有鐵環,可以把鯨叉上的繩索拴在木桶上,對於善於造船修船的郭復及他的兒子和徒弟來說,做這種木桶,既不要漂亮,也不要太過細緻,只要求密封嚴密。
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他們日夜趕工,很快便製成了好幾個這樣的大木桶,又用桐油混合了草木灰以及魚膠還有碎麻,封住了木板之間的縫隙,這樣的木桶便算是完成,丟在水裡試了一下之後,沒有漏水,便被運到了船上。
至於大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