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階段。基礎科學方面,數學和天文學幾乎處於停頓狀態,但農學和醫學卻得到持續發展。農學的成就表現為農學著作激增,地方性農書大量出現。‘一歲數收’及新作物的引進為這一時期農業技術的主要成就。醫學在傳染病、外科和本草學等方面取得進展,創立了溫病學說、發明了人痘接種法、出現了《本草綱目》及外科總結性著作《外科正宗》。明代的航海獲得巨大成功。技術方面,冶金技術持續發展,焦碳的發明使冶金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得以提高,炒鋼和灌鋼法得到改進。建築業取得輝煌成就,出現了紫禁城這樣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和巨大的萬里長城。然而與前幾個時期相比,明代的科學發展明顯緩慢,而此時的歐洲在文藝復興以後科學技術獲得巨大發展,並在很短的時期內超越中國。”
“到了清代,西方科技的大量傳入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使中國科技的發展脫離了傳統軌道,匯入shijie科學發展的程序之中。”
“儘管中國的科技水平逐代提高,但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呈階梯型,科技發展速度時快時慢。中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時期分別發生在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宋遼金元及現在。對比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三個高峰區所取得的成就,發展速度最快、成就最為輝煌的時期當首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發展的科學技術奠定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基礎;這個時期形成的哲學觀點統治了中國幾千年。”。。。
更多到,地址
(三百一十二)課堂上的邂逅
“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卻一直沒有超越春秋戰國時代。如果西方中世紀科學技術的停滯不前是由於神學的統治,那麼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按指數規律發展,確切地說使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趨於緩慢發展?”
“為回答這一問題,讓我們再回到歷史的事實當中來吧。”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向渴望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對於中國人來說,‘天下一統’是一件好事。它使各區域間的通商及文化交流更為方便,本來應該有利於科技的發展。因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可以大範圍地規劃經濟和科技。‘天下一統’消除了戰爭的威脅,使人民可以安居樂業,為科技發展提供一個和平的環境。但‘一統天下’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統治者的霸業:讓天下之土皆為王土,讓天下的人民皆為帝王的臣民。因此一統天下對科技發展的有利一面沒有得到利用,而不利的一面卻發生了作用。象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立即實行中央集權**,獨攬大權。此後不論在‘天下一統’時或‘多權對峙’時期,中央集權**制度都被中國曆代王朝所沿襲。”
“科學技術的發展動力之一為社會性的需求。‘天下一統’消除了政權間的競爭。當中國大陸存在可抗衡的多個政權時,各政權為維護其生存(或為稱霸),必須加強國防、發展國力,也就是學者們常說的‘富國強兵’。因而國家生存這樣一種社會需要,會極大地刺激科技的發展。”
“為了富國,獎勵耕戰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國力競爭時採用的重要政策之一。象李悝在魏國實行‘盡地力之教’以發揮土地的潛力,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使魏國一度強盛;齊國重金獎賞農、牧、醫有識之士,一時稱霸諸侯;秦國用商鞅變法,重視農戰,使秦國由弱變強。競爭使農業大為發展,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精耕細作傳統的基礎。農業的發展要求準確地瞭解天時,故促進了天文、曆法的發展。農業測量及天文、曆法的需求推動了數學的進步。因此,國力競爭直接使中國古代四大學科中的農、天、算三學科得到巨大發展。”
“為了強兵,兵器生產為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極為重視的問題。兵器製造的需要促使冶金及製造業迅速發展。當時青銅器具迅速被鐵器取代,中國的歷史由青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熱處理技術也被廣泛採用。”
“正是這種國家間的競爭,給了科學技術以極大的推動力,使春秋戰國時期成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春天。三國兩晉南北朝及宋遼金元兩時期科技發展的高速度也與國家間的競爭有關。這種國家間的競爭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在現在表現得更加明顯。象為了應對來自於日本的威脅,中國在1916年後科技產生了飛躍;中國參加歐洲的戰爭,隨後和日本開展了軍備競賽,由於建設強大的軍隊需要先進的武器,而武器的生產離不開強大的工業liliang,日本對中國的兩次入侵為中國全面引進美國的先進科學技術掃除了障礙。同樣,這場競爭也刺激了中國國內各個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中國一躍進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