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劉大同與李益也回來了,習慣了軍營生活的幾個大男人。每天早上,都會早早起床,開車去效外晨跑,咆哮和狼牙跟在他們身邊,一起鍛鍊身體。
每個星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大山會隨他們一起出門晨練。
跑步是最好的運動。既強健了身體,又能讓人有個好心情。回來的路上,順便買上早點,到家衝個涼,吃完早點。大山去上學,陳群他們留一人在家,另兩人去廠裡幫忙。
春裝的訂單開始多了起來。一個冬天下來,廠裡又生產了不少新款地春裝,於是,在上海再開一家專賣店提上了日程。
有名老話。叫做“吃在廣州,穿在上海”。上海比起北京來,要顯得時尚,或者說,在這個時候的中國,上海人走在了時尚潮流的最前沿。寧可吃泡飯也要省下錢來買西裝和漂亮的衣服穿,也許正因為如此,上海在相當長地一段時間裡,充當了服飾流行的風向標。
董潔基本上沒有接觸過上海人,卻是道聽途說了不少關於上海人精明又小氣的傳聞。上海人有很強的優越感,聽說,不管在什麼地方,上海人就跟能聞出自己人味兒似的,最容易抱成個小團體,嘰哩呱啦說著只有他們自己聽得懂的外語一樣的方言,輕輕鬆鬆把自己和周圍人隔離開來。
據說眼下這時候,上海人的優越感最重,沒辦法,為了開專賣店,兄妹倆不得不專程跑了一趟上海。陳群與姜紅葉隨行。
上海哪裡最繁華呢?說不上來,最有名的是外灘和南京路。前者是著名景觀,後者嘛,南京路上好八連,再後來有個著名地南京路步行街?大體就這麼點印象。
於是下了火車,找家旅館放下行李,幾個人直奔南京路。
果然是名不虛傳。南京路上,從東到西,商店林立,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店家,幾乎集中了全上海市商業之精華,算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
幾個人邊走邊看,不覺倒也消磨了不少時間。
“請問,這鞋怎麼賣的?多少錢一雙?”
大山在臨街一處看似個體的小店,看上了一雙很精緻的女式小皮鞋。心裡盤算著,自家小姑娘穿上一定漂亮地緊,於是挑了一雙合適董潔穿著的鞋號問道。
店主是一對三十來歲看似夫妻的男女。那女店主聽到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抬頭看了看他,“你們是外地人吧?”
大山奇怪道:“大姐怎麼知道的?”
女店主表情語氣都透著一股疏離,“阿拉上海人只講上海話啦……”
出了小店,董潔撇撇嘴,靠,外地人在上海買東西,其實也不少給錢,偏人家就能給你一種要飯、討賞的感覺。這大上海是惟一流通半兩糧票的地方時,上海人半兩半兩地吃著陽春麵,反倒誰都看不起,更有些上海人把包括北京人在內的所有外地人通稱為“鄉下人”,真真是讓人無語了。
又一日,因為要找店面,幾個人於是搬到了鄰近南京路的旅店住。每天早晨兩人一夥,兵分兩路四處尋找店面。為了出行方便,大山租借了兩輛腳踏車。
在路口拐彎的時候,大山因為沒有打手勢,被警察叫住。警察訓斥道:“儂哪恁啊!儂嘴歪要打手勢地啦!”
大山不解:“嘴歪在上海還要打手勢嗎?”他嘴有歪嗎?他疑惑的看看董潔,後者雙手一攤:不懂!
“請問,我嘴往哪邊歪了?”
警察解釋道:“不是嘴歪是嘴歪!”
大山想了又想,恍然大悟道:“是轉彎吧?”
天,真是無話可說的上海人,警察執法也要講本地的方言,果然是強勢的老大哥作風啊。董潔只有一個字,服!
店面終於在幾天後確定了下來。與房東談妥價格,交錢租下店面,董潔大體交待了怎麼樣裝修,並留下裝修規劃圖,剩下的事就交給陳群來辦。大山學校的課程不能再耽誤了,而姜紅葉,要在北京的專賣店裡專門培訓兩個女孩,以便進駐上海,幾個人快馬加鞭趕回北京去了。
此行除了確定了專賣店的地址,大山的另一大收穫,就是在南京路的一家照相器材商店裡買了照相機,還購置了一部放大機和其它沖洗、印放裝置。
其實買照相機這事,掛在大山心裡好久了,一直沒有騰出時間、也一直不曾有機會逛到有賣照相機的店裡,才一直耽擱下來。
很遺憾,已經去世的奶奶和未曾謀面的父親,生前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想睹物思人都沒辦法。而他和董潔兩人至今,留下的照片亦少的可憐。
董潔並不是喜歡留影的人,上輩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