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沒有比“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更重要的資源了。而購買力則是創新企業家的創舉。

19世紀早期,美國的農民實際上沒有什麼購買能力,因而也無力購買農業機械。當時,雖然市場上已有各式各樣的收割機,但是無論農民多麼需要,也無錢購買。於是,收割機發明者之一的賽勒斯·麥考密克(Cyrus McCormick) �發明了分期付款購買方式。這種方式使農民能夠以未來的收入支付購買收割機的費用,而不必僅僅靠著過去菲薄的積蓄。於是,突然之間,農民就有了“購買農業機械的能力”。

�賽勒斯·麥考密克(1809—1884),美國工業家、發明家,人稱企業界全才。1831年發明收割機,因建廠生產收割機而致富,後組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收割機公司(1902年)。——譯者注

�約翰·阿莫斯·誇美紐斯(1592—1670),17世紀傑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為《大教育論》,集中反映了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與教育主張。——譯者注同樣,凡是能使現有資源的財富生產潛力發生改變的事物都足以構成創新。

將卡車車身從輪子上卸下來,放置於貨運輪船上的想法沒有包含多少新的技術。集裝箱這個“創新”並不源於科技,而是來自於將“貨輪”視為一種物料運輸裝置而不是一艘“船”的新認知,這意味著真正重要的是儘量縮短貨輪在港口停泊的時間。但是這項平凡的創新,卻使遠洋貨船的運載能力大約提高了4倍,而且可能因此而拯救了船舶運輸業。如果沒有它,世界貿易近40年來的巨幅增長就不可能發生。(在這段時間裡,所有主要經濟活動的發展都是有史以來最快的。)

真正使學校教育遍及世界各地的,不是對教育價值的普遍承諾,也不是對在校教師進行的系統化培訓或灌輸的教育理論,而是一項不起眼的創新:教科書。教科書很可能是捷克偉大的教育改革家約翰·阿莫斯·誇美紐斯(Johann Amos enius)�的發明。誇美紐斯在17世紀中葉,設計並使用了第一套拉丁文入門教材。如果沒有教科書,那麼即使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一次也只能教一兩個學生;但有了教科書以後,即使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也能夠將一些知識灌輸到三四十個學生的頭腦中。

第2章 有目的的創新和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2)

上述事例說明,創新不一定必須與技術有關,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個“實物”。從造成的影響上來看,幾乎沒有什麼技術性創新能與報紙或保險之類的社會創新相比。分期付款方式完全改變了經濟,任何地方只要引進了分期付款制度,它就能將當地的經濟從供給驅動型轉變為需求驅動型,而無須顧及當地的生產力水平如何。現代的醫院起源於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所發生的社會創新,它對醫療保健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許多醫學上的進步。管理(即一種“有用的知識”)首次使得擁有不同技藝和知識的人能夠在一個“組織”裡一起工作,這是20世紀的創新。它將現代社會轉變為一個既沒有政治理論也沒有社會理論可加以詮釋的嶄新體系:一個組織的社會。

在經濟史文獻中,奧古斯特·博爾西希(August Borsig)�被認為是德國製造蒸汽火車頭的第一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在同業公會、教師和政府官員的強烈反對下進行的創新。直到今天,他的這項創新仍然是德國工廠的組織系統以及德國工業實力的基礎。博爾西希還發明瞭“師傅”(Master)(擁有高超技術、受人尊敬,並能以相當大的自主權經營工廠的高階工人)和“學徒制”(apprenticeship system)(這項制度將在職訓練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馬基雅維裡(Machi*elli)�在1513年出版的《君主論》(The Prince)一書中提出“現代政府”,60年後,其思想的早期追隨者讓·博丹(Jean Bodin)�主張“現代民族國家”,這兩項密切相關的社會創新,顯然比大多數技術的發明有更持久的影響力。

�奧古斯特·博爾西希的第一個蒸汽火車頭在柏林生產,於1841年7月完工。——譯者注

�尼科洛·馬基雅維裡(1469—1527),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是中世紀晚期義大利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主張結束義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論》中認為共和政體是最好的國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