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部分

教場上都是黃煙滾滾,殺聲震天,讓登高望遠的文官們十分詫異……這兩家不會有什麼深仇大恨吧?

而此刻在軍營深處的一座別墅中,那位傳說重病纏身的沈大人,頭束著月白色的逍遙巾,穿一身藏青色的棉深衣,端著茶杯坐在火爐邊,只見他神色凝重,彷彿在思索著什麼,但橫豎都不像患病的樣子。

徐渭揹著手,繞著火爐和沈默團團轉圈圈,一邊轉還一邊大聲抱怨道:“王本固、你這個殺材,殺材啊!”

長子看得眼暈,只好不看他,把目光投到桌上,那裡散落著幾封信箋,正是徐渭的煩惱源泉。

沈默卻不管他,任憑徐渭轉啊轉,一直等他轉累了。一屁股坐在身邊,臨起大茶壺牛飲時,才不急不躁道:“現在一切都只是猜測,是你想多了也說不定。”

“雖然你們關係好,”徐渭陰著臉道:“可這種大事,不能掉以輕心啊!”

“我知道。”沈默點點頭,不再做聲。

沈默沒病,不過是找個理由,好留在崇明島,先不進入東南地界罷了。因為在船到萊州停靠時,他便接到了錦衣衛的奏報,說東南數省,同時發生了數場叛亂。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告急不斷,各省都在調兵遣將,氣氛緊張無比。

接到訊息後,沈默沒有聲張,只是告訴了徐渭和戚繼光,兩人的反應不出意料,都是一樣的難以置信……他們都對胡宗憲和東南文武懷著深厚的感情,實在不願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但當冷靜下來,他們又沒理由不認為。這一系列的事件,是在製造緊張氣氛,要挾朝廷就範。

“這是要給欽差大人個下馬威啊。”徐渭陰著臉道:“他們怎能這樣呢?”

“大人,我們要當機立斷。”戚繼光冷靜道:“末將建議在萊州暫停,等事態清晰後,再決定行止。”

沈默思索了很久,抬頭問他倆道:“胡宗憲有這麼蠢嗎?”

“不應該啊,”徐渭道:“他如果不知天時、倒行逆施,也建不了那番功業。”說著自己卻先不仔細了,道:“不過自從嚴黨倒臺後,他的處境就日復一日的惡劣,被逼急了出此昏招也不是全無可能。”

“應該做最壞的打算,”戚繼光沉聲道:“盡最大的努力。”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沈默輕聲重複著戚繼光的話,微微點頭道:“說得好。”不管是為國為己,還是為胡宗憲好,都要慎重對待此事,將影響降到最低。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沈默最終決定繼續南下,在崇明島上落腳觀察。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距離近、知情快、反應自然迅速,但壞處也很明顯,因為這裡是胡宗憲的地盤,駐軍受其節制。

不過沈默不認為這是在冒險,因為駐紮在崇明島上的是俞家軍,以他對俞大猷的瞭解,這位老成持重的將軍,一定不會跟著別人亂來的。

而且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俞家軍控制住,這樣手下有俞龍戚虎,至少在聲勢上,可以震懾住許多人,讓自己的聲音不至於被淹沒在江南的喧囂中。

立足在崇明島,便有了足夠的留白,可以讓他自主的進退停留。別看這簡簡單單的一步棋,卻是建立在對東南形勢的瞭解,將領思想的把握上,做出的冷靜選擇。

結果到了這裡,俞大猷已經被召到杭州去了,但沈默看到了長子,就更加放心了。於是安安穩穩的駐紮下來,等著最新的情報。

當沈默把情況通報給長子,沒想到他對島外發生的事情,也瞭解不多,似乎俞大猷也在封鎖訊息,不過長子告訴沈默:“我家老總臨走時交代,沒有他的命令,所有戰船不許出寨,就是大帥下令也不行。”

這既是個好訊息,又是個壞訊息,因為它一方面說明俞大猷的立場沒有問題。態度十分堅定,但也說明確實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

朱五並沒有跟隨沈默走水路,而是在萊州乘快馬南下,聯絡指揮各錦衣衛千戶所,儘可能的收集情報,為沈默的決策提供支援。

錦衣衛的效率很高,第三天便將各方面的最新情報,匯總擺上了他的桌面,事件的輪廓終於清晰起來。

看似鋪天蓋地的東南叛亂,其實可以分成兩場。北邊皖南、浙江、江西一帶,是銀礦工人叛亂。南邊江西、福建、廣東一帶,是‘三巢’農民造反,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絡,但也存在一定的內在關係。

先說銀礦工人的暴亂,這其實是個歷史問題。隨著近百年來經濟的發展,白銀已經成為社會結算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