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嘛,當然要有難同當、有福共享,要榮辱與共、生死與共。”

陳瑞暗叫慚愧,還是你陰毒,拿錢誘惑人,騙人造反,怪不得你對義軍擴充套件胸有成竹,原來伏筆都埋在這裡。以你之計,義軍攻城撥寨,燒殺擄掠,然後把繳獲所得統統分了,仁義有了,名聲有了,而無數平民卻墜入了你的“陷阱”,最終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狠,你夠狠的,不佩服不行。

陳瑞心悅誠服,躬身領命,再無異議。

“人心穩定後,便馬上將裹挾人口中的青壯就地整編建團。餘者為雜役,為義軍服務,與義軍同吃同住同進退,在財物分配上也一視同仁,以便留住他們,讓他們忠誠於義軍,而義軍的生存發展肯定離不開一大批忠誠之士的支援。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若要有收穫,就要有付出。這個道理淺顯簡單,毋須贅述。”

陳瑞完全接受了李風雲的說法,表示堅決遵從李風雲的命令,在執行過程中決不打折扣。

“旅帥,你估計何時北上,與某會合?”

李風雲陷入沉思,神情凝重,似乎要做出什麼重大決策。

眾人雖感疑惑,但對李風雲已非常信任,他所做出的決策肯定有利於義軍,是以無人打擾,靜靜等待。

良久,李風雲鄭重說道,“先生回山穩定人心組建軍隊之後,便讓山上所有人都收拾好行裝,只撿些必需物品帶上,然後從芒碭山徹底撤出來。”

眾人聞言,無不驚詫。

徹底撤出來?陳瑞難以置信,“你要我們放棄芒碭山?放棄張飛寨?之前你不是說義軍要以芒碭山為根據地,尋求生存和發展嗎?”

李風雲沉吟片刻,語調低沉地說道,“我們劫掠重兵之後,朝廷必下旨圍剿。芒碭山方圓不過數十里,山不高亦不險峻,難以與官兵持久周旋,一旦河南和齊魯徐豫等地的鷹揚府軍隊四面聚集而來,數萬大軍包圍芒碭山,我們便插翅難飛,會瞬間敗亡。”

“但你之前不是這麼說的。”韓壽是土生土長的芒碭山人,他不想離開家,聽到李風雲的辯解,他忍不住忿然質問道,“你在騙我們,一直在騙我們。”

李風雲毫不客氣地反問道,“當時某隻身一人上山,孤家寡人一個,憑手中長刀坐了頭把交椅,若不騙你們,如何贏得你們的支援?沒有你們的支援,哪有現在的三戰三捷?但三戰三捷後,我們是不是強大了?是不是可以和鷹揚府作戰了?不是,事實正相反,我們成了眾矢之的,我們成了鷹揚府的追殺目標,我們被鷹揚府追得四處躲藏,否則如今我們何以會坐在這裡商量撤離芒碭山一事?”

“我們正在擴軍,我們馬上就有重兵,我們的實力會飛速暴漲,我們很快就可以與鷹揚府作戰了,我們完全沒必要撤離芒碭山。”韓壽鼓足勇氣,據理力爭,“不錯,我們是成了鷹揚府的追殺目標,朝廷也要下旨剿殺,不論我們身處何處,都會遭到鷹揚府的圍剿,既然如此,我們更需要芒碭山。有芒碭山之地利,我們尚可支撐,尚可與鷹揚府周旋,反之,若無此地利,我們便沒有任何優勢,則必然敗亡。”

李風雲嗤之以鼻,“芒碭山是一塊死地,困守芒碭山等若自縛手腳,必死無疑,而跳出這塊死地,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想去哪就去哪,我們可以一路攻城拔寨,我們可以以戰養戰,我們可以在戰鬥中不斷壯大、不斷磨礪、不斷成長,我們始終掌控著主動,我們始終主宰著自己的命運,我們可以為所欲為、縱橫天下。”

“請問,此兩策相比,孰優孰劣?請問,我們困守死地好,還是縱橫天下好?請問,我們是讓一群老實巴交連刀都不會使箭都不會射的船伕水手農夫拿著重兵去送死,還是訓練他們、煅煉他們,利用一場場戰鬥把他們錘鍊成忠誠強悍的百戰之兵好?”

韓壽無言以對,他承認李得對,但他不知道未來,不知道中土有多大,就如井底之蛙,只看到巴掌大一片天空,為此他畏懼不可知的未來,畏懼井外的世界,他不想離開井底的家園。

眾皆不語,各自沉思。

這兩天李風雲控制了局勢的發展,控制了義軍的決策,也控制了義軍首領們的心智。大家都跟在李風雲的後面跑,無論如何努力都跟不上李風雲的腳步,這讓大家在敬畏之餘,也感覺與李風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李風雲就像一個瘋狂的車伕,駕駛著義軍這駕馬車,奪命狂奔。打完了夏亭打永城,打完了永城又去劫掠重兵,重兵尚未劫到手,他又要撤離芒碭山轉戰四方了,他到底要把義軍帶到哪?他造反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他對未來又有什麼宏圖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