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並不妨礙他有登基的實力!他有正統的大周皇室血脈!他有站得住腳的出兵理由!
僅僅幾日的功夫,川、滇、藏地的幾個吐司,苗民,南方外族都表示了歸順或投靠之意,就連緬甸國都公開對這分庭抗禮表示了支援。
緬方還組建了一隻兩萬人,包含五百象兵在內的大軍送到了邊境上,表示只要朱景熾一聲令下,他們的大軍就會開拔,加入到南周的正義之師中去。
這樣一來,一南一北,大有劃江而治的趨勢。
已經走到檯面上來的朱景熾,成了皇帝不得不除的心頭刺!
更讓皇帝氣惱的,是此時一見大周內亂,那些原本已是苟延殘喘的殘餘勢力紛紛都想著來分一杯羹。
有的偷摸趁著大周朝的注意力都在南邊開始渾水摸魚,有的則趁著大周自顧不暇明目張膽向著朱景熾表示了誠意。更有甚者將公主貴女開始往南邊送去……
如蒙古某一部,早早就窺伺好了商機,戰爭未開始便高價向朱景熾賣出了一批戰馬。而面對皇帝的高壓,他們囂張表示,除非你大周將他的戰馬都買下,否則他們就不得不將賺錢的路子進行到底……
當然,他們的暗示也很明確,他們的子民若是吃不飽飯,他們到時候自然得要想其他法子來弄銀子。
這個暗示很明顯,要麼讓他們掙錢,要麼給他們銀子,要不然他們就來搶。皇帝拍案而起,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並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一看銀子這般好賺,其餘的遊牧部落也紛紛效仿,更是令朝廷上火。
同樣擅長渾水摸魚的還有倭寇。
他們眼看大周兵力集中去了西南邊境,更是大搖大擺屢屢進入沿海各地。戰線太長,倭寇太多,東海王剿匪顧此失彼,損失不小。
倭寇囂張,和胡人一樣,表示要麼給他們點甜頭,他們就暫時退去,要麼他們便配合朱景熾的進攻和排程,打個聯手之仗……
皇帝不是軟柿子,趁著與南邊大戰稍一停頓,便著手料理了這些雞零狗碎。然而倭寇和遊牧兵都不難打,難就難在他們邊打邊搶,打一下就換一個地方,搶完就跑,絕不戀戰!由於機動靈活,才防不勝防……
大敵當前,熱血男兒們都奔赴前線,再無人盯著崔奕橫的過去。
這段日子,他也被皇帝派出去了好幾次。
由於在北方抗敵多年,崔奕橫對付胡人很有一套。
胡人碰上了他就躲不開。硬打更是無勝算!
那些不聽話的販馬賊一一都折在了他手裡。
幾次下來,他生擒了不少胡人,虜獲了不少良駒,漸漸挽回不少聲譽,積累了不少軍功。官復原職,再回前線,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崔奕橫每次離去雖眼底滿是眷戀,可眸子裡卻不少一種晶亮的興奮。
沈默雲很清楚,作為武將,此刻國難當頭,保家衛國,衝鋒陷陣,抗擊強敵是他們的追求。
所以她從未對他說過一個“不”字,只在他每次離開前給他收拾好行裝,打點好一切,囑咐他小心保重,安全回家……
好在他追剿販馬賊每次都走得不算太遠,短則半個月,長則月餘,倒也不算難熬。
總算,眼看新年將至,北方天寒地凍,海上也不利航線,所有戰事和挑釁基本都停了下來。
就連百姓也知道,這個新年應該是大戰前最後的喘息之時,也是最後的備戰之機了。
京城明面上繁華喧囂,人們看似喜氣洋洋,可總有一絲淡淡的愁緒夾雜其中……
崔奕橫出門已有半月之久,掐掐時間應該就這幾天便將回府。
明日就是除夕了。
他曾答應年前回來,時候應該差不多了。
玉笙樓,現在已經更名為了慕雲居。
一早,慕雲居上下便忙碌了起來,沈默雲更是派了人去城外探訊息。她有種感覺,崔奕橫就快到了。
不過午後,宮裡臨時遞來了口訊,請侯府人等當晚入宮參加家宴。
家宴?
崔奕橫不在,永寧侯府算是皇親?
也算是吧!
若是按著恆親王的關係來算,遠是遠了點,卻也差不多了。
申時的二門外,準備入宮的沈默雲碰到了侯府其餘兩位主子。
鄭秀英正攙著聶清上馬車。
沒錯!被攙的是聶清。
她有孕了!
已經有兩個月!
前幾日聽聞她有孕時,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