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句捨不得賣的話,恐怕是價錢沒談攏吧?
莊睿把玩了一下那個硯臺之後,說道:“咱們先看看別的吧,趙老闆您幫我挑幾刀好宣紙,另外選塊好墨和毛筆,咱們看好了再講價格。”
對這方硯臺的價格,莊睿還是能接受的,麻煩了古老爺子這麼多次,送個十幾萬的物件,也不算什麼,要知道,僅是古天風幫莊睿雕琢的那幾個翡翠掛件,要是收取費用的話,沒個十幾萬,老爺子都不會接這活的。
趙老闆在剛才開價的時候,就一直在暗暗注意著莊睿的反應,看到莊睿聽到12萬的價格後,臉上還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知道自己遇到了大主顧,當下用心的給莊睿挑選起另外幾個物件來。
毛筆這東西易損,不好儲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趙老闆這裡也沒有,給莊睿配了一支象牙筆管,狼尾筆毫的毛筆,當然,價格也是不菲,趙老闆張嘴就是一萬二。
三百零五
文房四寶之中,紙是最不被重視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紙,任憑你書法再好,技藝再高,那作品也都無法傳世下來。
這年頭,只要和文化沾上一點邊,啥東西都有假的,宣紙也不例外,很多無良商人拿一些書畫紙來冒充宣紙,賺取利潤。
書畫紙,只是一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使用壽命極短,而現儲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可以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的特性,最好的證明,兩者之間天差地遠。
上好的宣紙,到現在還保持著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用火牆烘烤、人工揭貼的烘乾發曬紙,檢驗時逐張逐張目測手檢,其製作工藝和價格。都不是那種大批次生產的書畫紙可以比擬的。
古人對宣紙的使用雖然挑剔,但是並不瞭解宣紙的製作工藝,而現代的幾位書畫大家,卻流傳下這麼一段關於美談。
劉海粟、尹瘦石、吳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書畫藝術大師,在有生之年的時候,不顧年邁體弱、路途遙遠,專程去製造宣紙的廠家,參觀瞭解宣紙的製作工序。
劉海粟曾經感慨地說:我們用了一輩子的宣紙,卻不瞭解宣紙是怎麼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來看看,一來為了卻心願,二來是向宣紙工人師傅們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宣紙工人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沒有好的宣紙就沒有好的書畫作品。
諸位大家分別以題字、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對宣紙的感激之情,在書畫界被傳為一段佳話,從那時起,人們對於宣紙的使用也就愈加重視了起來。
趙老闆給莊睿挑了五刀浙江紹興的上好宣紙,這種紙外表潔白,按趙老闆的說法是可以隨意剪裁,潤墨性強,遇潮溼都不會變形。
莊睿摸了一下,感覺到入手柔軟堅韌,使勁小了居然難以撕開,也就點頭預設了這一刀六尺大小的宣紙高達一千元人民幣的價格,都說是窮文富武,要是都按照莊睿的這標準。恐怕這詞就要倒過來唸了。
“趙老闆,這墨我自己挑一塊吧……”
正當趙老闆為莊睿挑選墨塊時,莊睿突然開口說道,因為他發現在擺放墨的那個架子上面,居然有一塊墨,裡面竟然蘊含著靈氣,顯然這墨也是有點年代的,莊睿走過去將那塊橢圓形的墨塊拿在了手上。
趙老闆看見莊睿所選的墨後,臉上微微露出了詫異的神色,說道:“小兄弟不是外行啊,這塊松煙墨可是有些年代的,是我早些年從那老哥族人手裡收上來的……”
“那掌櫃的族人?”
莊睿想了一下,不由笑了起來,這文人說話就是拐彎抹角,你直接說是從旗人手裡買的不就完事了。
“對,那老哥,賣我這松煙墨的人,當年可是你的主子啊……”
“呸,爺現在自己是自己的主子。”那掌櫃笑著啐了趙老闆一口。
兩人看來關係不錯,趙老闆笑著說道:“您還別啐我,那是恭親王的後人。這塊松煙墨也是恭親王府庫存裡保留下來的,這可是用終南山的右松燒製成的煙料,現在這種做法的墨已經不多了。”
莊睿點了點頭,隨手把那塊松煙墨遞給了趙老闆,說道:“行,就要這塊墨了,趙老闆,您給算下一共多少錢,這幾個物件我都要了。”
“那塊易水古硯也要?”
趙老闆出言問道,他先前介紹那塊硯臺的時候,莊睿的態度是不置可否,沒想到這貌不驚人的小夥子,還是位財主。
“要,您算下吧。”
“硯臺是十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