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部隊提供側翼掩護。
這樣一來。蘇聯方面對華軍主攻方向的判斷與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當然,雖然蘇聯人沒有能夠準確的判斷出華軍的攻擊重點(以當時蘇軍的混亂情形,方面軍司令部也很難獲得足以令其做出正確決定的情報),可是他們在這兩個方向計劃投入的坦克部隊,數量上都對當面的中隊形成了巨大的優勢。因此,只要能夠將這些兵力順利的投入交戰,蘇軍仍然可能取得勝利。但是問題在於,缺乏機動車輛的蘇軍龐大機械化兵團根本就無法順利參加交戰。從4月3日到5日,預定參加反擊的6個機械化軍中,實際進入交戰地域的只有機械化第22、15、4軍。而另外幾個機械化軍則還在艱難而緩慢的開進過程中。…;
儘管兵力尚未集結完畢,但是為了儘可能多拯救正在華軍猛烈進攻下苦戰的邊境地區部隊,東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還是在那位信心十足的軍事委員瓦舒金的支援下,決心以現有兵力發動反擊。
東南方面軍的反擊單純從數量上看,已趕到戰場的3個蘇聯機械化軍(第22、15、4)在戰爭爆發時擁有2272輛坦克,比中國西北集團軍群坦克總數還多2倍,然而在調動過程中,這些坦克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已經拋了錨,缺乏技術保障的蘇軍只得將他們丟棄。機械化第22軍的情況更為嚴重。該軍軍長孔德盧瑟夫少將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受了重傷,並在4月3日死亡。使機械化第22軍的指揮趨於混亂。在其下屬的3個師中,實際趕到戰場的只有配備舊式坦克的坦克第19師和摩化第215師,裝備有31輛“kv”坦克的坦克第41師由於無法取得聯絡曾一度“失蹤”,而此時則正忙於修理坦克,稍後才能投入戰鬥。
雖然情況很壞。但在上級的嚴令下,沒有了軍長的機械化第22軍還是在4月4日下午。以現有的兵力向當面華軍的左翼發動進攻。該軍所要對付的是華軍第3摩托化軍,在其編成內有丘長清少將指揮的中國裝甲第14師(近150輛坦克)和黃宗漢少將的裝甲13師(也擁有近150輛坦克),此前這2個裝甲師正在進攻庫斯坦奈方向的蘇軍步兵135師的2個團和反坦克炮第1旅的陣地。中蘇2個機械化/摩托化軍發生了大規模的坦克戰。由於沒有專用彈藥,機械化第22軍所屬的31輛“kv-2”坦克只好按朱可夫建議,使用152毫米混凝土破壞彈向華軍射擊。152毫米重磅炮彈的威力果然不俗。經過激戰,中國坦克被蘇聯坦克暫時阻住,於是華軍便調來第4航空隊第5航空軍的轟炸機群對蘇軍狂轟濫炸。在抗擊蘇聯坦克的戰鬥中,佔據制空權的中國空軍發揮了巨大作用。到4月10日,第5航空軍所屬的3個轟炸航空聯隊(第51、54、55)就擊毀了201輛蘇聯坦克。而紅軍方面,雖然東南方面軍在戰鬥前規定由第62、18混合航空兵師為這支蘇軍提供空中掩護,但由於聯絡不上,機械化第22軍只能任由中國飛機對他們進行大肆屠殺。
與此同時,中國第13裝甲師則向蘇軍第5集團軍的後方迂迴,迫使這個集團軍撤退。而在進攻中損失慘重的蘇軍機械化第22軍及時後退,避免了被包抄的命運,4月15日,華軍第13裝甲師還是佔領了庫斯坦奈,而摩托化第48軍所屬的第11裝甲師也於當日成功突破了蘇軍防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五百六十八)撤退
在紅軍第5集團軍失利的同時,紅軍第6集團軍反擊的卻還比較順手,特別是該集團軍下屬的步兵第159師在重創了華軍第4軍步兵第254師後,幾乎打到了國境線,而機械化第4軍(紅軍最強大的一個機械化軍)則企圖在這個方向發起一次強大的攻擊。但第5集團軍的撤退和陣地的失守,使第6集團軍的左翼暴露給了中國人。為了防止被合圍,第6集團軍也被迫後退。到了4月6日,紅軍第5、6集團軍之間形成了80公里的空隙。張至忠上將指揮下的中國第1裝甲叢集正利用這一空隙快速推進。此時,堵在這個空隙之間阻擋中國第1裝甲叢集前進的蘇軍,除了在此前的戰鬥中已被嚴重削弱的卡爾別卓指揮的機械化第15軍外(這個軍此前在與中國第11裝甲師的戰鬥中損失慘重),還有剛剛趕到戰場的機械化第8軍(軍長里亞貝舍夫少將)和機械化第9、19軍。對於這3個軍來說,他們的調動過程簡直是災難。以蘇軍機械化第8軍為例,在開戰時,該軍擁有坦克858輛(內有“t-34”型坦克200輛,kv重型坦克171輛),其實力超過蘇聯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