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部分

張靜江等愛國人士當然不能允許新建之民國因為大戰就此頹敗下去,因此,‘袁世凱’跟‘李漢’兩個皇帝老子還沒著急,他們這些自嘲為‘太監’的愛國人士便開始著急了起來,只能南北一同發動關係奔走,希望能夠避免民國走向滅亡。

張靜江不說話,只是陪同前來的虞洽卿也閉上了嘴。收斂心思,虞洽卿注意到汽車減慢了速度,頓時明白可能快到地方了。

他們這輛車是送他倆去見李漢的,不過方向卻不是軍政府駐地或者巡檢行署,而是位於西南城區西部儲備銀行旁邊的一棟全新建築………西部股票交易所!

今天是國內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成立的日子,一手策劃了證券交易所成立的李漢為了增加它的分量,自然是要親自出席開業典禮的。兩人得知之後也是好奇,便跟著被送往交易所了!

提起股票交易,其實在國內並不陌生。其實早在數年前上海便誕生了所謂的‘上海股票交易所’。當然了,那並不是什麼所謂的股票交易機構,而是洋商跟買辦階級操控,透過茶館、酒樓,利用錢莊、銀行、洋行等機構,遙控買賣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南洋甚至英國倫敦等地的股票。國人若要購買股票,不但要跟錢莊、銀行、洋行打交道,還要接受買辦跟洋商的欺壓,這裡面的內幕黑如墨池,而且因為跟國際市場不同步據有數天的延後性,導致掌握第一手情報的洋商跟買辦可以在收到不利的訊息後謀取暴利全身而退。而第一手訊息全要靠跟歐洲國家據有幾天延後性的洋人報紙來獲得情報的國人,就只能跟著吃虧。歷史上的橡膠投機就是如此,國內因此虧損接近四千萬兩白銀,潛在損失更是難以計算。

正是擔心一戰開始後,洋商再透過這種手段控制民國金融。加上短短不到一年,李漢便發現了軍政府置辦的一些得到快速發展的實業有了退化成後世七八十年代國企的萌芽,效率不但開始低了下來,連管理層也開始了屢禁不止的貪墨跟損公肥己。左右打算之後,他終於決定成立自己的證券公司,自己不可能一直都分神盯著官督商辦的這些實業,那麼就讓民國初年這些斤斤計較的稱職股東們來盯著它們吧。這樣不但能夠將市面上的一些閒餘資本合理引導到證券市場中,也能借他們之手進一步壯大實業發展,更能打擊洋人對於民國金融的掌控,可謂一舉三得的好事。

於是便有了西部股票交易所的成立了!

這家股票交易所是李漢一手策劃成立的,這不僅僅是為了開時代之先河,更有極其實際的用途。市面上眼饞軍政府成立實業的地主、鄉紳之流多了,比起如今遭到軍政府打壓而愈發低廉的地價,毫無疑問回報率更高的實業才是獲利的新財源。有些財主家裡庫存金銀不下數萬甚至十萬,有些要想入股購買就只能賣掉手上的土地。這樣無疑能夠減緩西部七省的土地兼併程序。要知道第一批經他之手裁定允許進入股票交易所買賣的二十家股票可都是讓人眼紅的存在。鹽業托拉斯……聯合鹽業自成立以來至今貢獻了600多萬的稅收跟2160多萬的盈利,這其中一半的盈利被李漢用於採購機械改造自貢鹽都跟升級精鹽提純機器,甚至採購了幾套鹽化工機器。不過饒是如此,去年光是一群股東便分到了近200萬元,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不用動手就獲得的一年半的分紅。

除此外,還有張謇的復新麵粉廠、官督商辦實業荊州麵粉廠、漢陽罐頭廠、荊州糖果廠、湖北電話電報公司等。一起加在一起光是機器價值就不下兩三千萬,再算上工人、技術等以及李漢所謂的‘品牌’等,最後至少能夠支撐起一下不下一億五千萬元市值的股票交易所,用一句不誇張的話說,近這二十家他準備批准作為第一批在‘西部股票交易所’內允許股票交易流動的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值就幾乎相當於前清時期這個國家一年的財政總收入。看著很高,其實並不然。1910年時在上海兜售的28家橡膠公司共發行了近兩千八百萬兩白銀的股票,經洋商之手,這些皮包公司的價值被鼓吹的幾乎比李漢批准上市的二十家公司還要高上一籌。比起他們來,西部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起碼在國內看得見、摸得著,不愁沒人過來買。

事實上正是如此,他從六月便開始放出風聲說軍政府要出面組建‘股票交易所’之後,登時得到了不少工商實業界的人士支援,尤其是他下令用了小半年的時間參考歐美國家,並借鑑後世共和國的證券法律在‘股票交易所’還未成立前便制定好了相對這個年代較為完善的措施,同時按照後世制定了嚴格的交易時間以及固定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一些公司股票才能進入交易所流通。等等措施幾個月來早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