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美國這次閃襲戰,自身的消耗(軍事上的)比美西戰爭還要多得多。
歷史支流的五年後,西班牙已然放開了對古巴居民的種種限制,使得當美西戰爭爆發時,西班牙被古巴獨立運動組織牽扯了大部分精力。
所謂的二十萬大軍,幾乎沒有給美軍造成半點損失。
然而這次就不同了,美軍損失有點大,海軍還好,因為戰略對頭,先下手為強,將外強中乾的西班牙海軍幹掉了,可陸軍方面就有點慘,死了近四千人,這樣的傷亡數,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的克利夫蘭總統閣下必定要被憤怒的軍人家屬彈劾!
第四
總的來說,這次閃襲戰雖然成功,但美國揹負上的擔子也不輕,算得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典型戰例。
既然如此,一向不肯吃虧的美國為何會發動一場這樣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的戰爭呢?
要知道。現在不是五年後,美國還沒有到非擴張不可的境地,並且,歐洲局勢還較穩定,美國這一出拳。就面臨著遭到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諸國再次制裁的風險。
原因說白了,倒非那般複雜。
那就是這場戰爭其實是洛克菲勒發動的,這個石油大王,以本身的財閥之力,以其對白宮的強大影響力,以其對美國海軍多名將領的非凡控制力。獨力發動了這場對西戰爭。
看官要問,洛克菲勒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說起來還得怪到龍灝頭上,誰讓他令得孔茲上尉幹掉卡內基的計劃落空了呢?
當約翰。洛克菲勒得知這個訊息後,第一個念頭是不敢相信,隨後便是暴跳如雷!
他氣的不是孔茲失敗後還暗中投靠了在西部搞獨立艦隊的班森,而是對卡內基的好運氣嫉妒到發狂。
如果連這樣都搞不死他。那麼等他將澳洲的礦產和美國的航道梳理清楚,重建鋼鐵王國,那麼,自己將永無機會染指太平洋。
可以說,洛克菲勒對卡內基的忌憚之心已達到了變態的地步,而美國海軍在美國西海岸周圍的連續失利,也讓信奉上帝的他湧起了一種宿命論的深深無力感。
要打破這種無力感。念頭通達,洛克菲勒必須出招!
於是,他先是與歐洲各國的政要進行了秘密接觸,達成一攬子默契,尤其是與西班牙的攝政太后克里斯蒂娜簽訂了一系列秘密補償協議,換取她對美國進攻古巴的支援。
得到克里斯蒂娜太后的支援不算難事,洛克菲勒只是列舉出梅麗莎和薩維這對錶兄妹漸漸有不受西班牙控制、獨佔加勒比海域的野心,就足夠了。
要知道,當初向梅麗莎逼婚的正是這位克里斯蒂娜太后,當前年梅麗莎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封賞。她就心下不安,而等到梅麗莎成長為歐洲上流社會矚目的新星之後,西班牙太后更是視這位‘雙國’公主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後快。
現在有了洛克菲勒願意出面收拾梅麗莎兄妹,克里斯蒂娜太后自然是求之不得。
至於本國殖民地被入侵嘛
那反倒是旁枝末節。小事一樁,只要事後美國政府給出合理的解釋,克里斯蒂娜太后便自信滿滿,可以跟國內的民眾交待過去。
畢竟,西班牙已經不是無敵艦隊時代的西班牙了。
再說了,就算他們不接受解釋又怎麼樣?
拿了好處在手上才是真的!
就這樣,洛克菲勒擺平了外部干擾,毅然下令海軍對古巴發動襲擊。
戰爭結束的很快,因為這場戰役,是由馬漢親自指揮的,這位海權論之父,與歷史上不同,得到了在海洋上親自施展的機會。
戰爭前,他受到約翰。洛克菲勒的親自接見,講明瞭這場戰爭的重要性。
美國海軍能不能衝破封鎖,重臨太平洋,就看他這一仗打的漂不漂亮了。
是的,馬漢與歷史上的自己相比,此時此刻,肩上的責任格外沉重。
想想也是諷刺,美國明明擁有北美最長的一條與太平洋接壤的海岸線,可陰差陽錯之下,現在竟然搞的本國海軍失去了涉足太平洋的入海口!
征服古巴一役,意義重大,不光可以試出老牌列強西班牙的軍事實力,反面檢驗美國海軍的戰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否以古巴為突破口,侵入加勒比海,重新開啟太平洋的入海口!
打下古巴之後的步驟如何進行,洛克菲勒高深莫測,沒有明說,但有一點他是明確告訴了馬漢:這一仗一定要打的夠快,夠準,夠狠,要在龍灝那邊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