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說完後,轉向司禮監這邊,微微示意下。
曹化淳就吩咐邊上幾個太監筆墨準備,一人記結論,一人記在場大臣的建議明細。
鍾進衛並沒有事先看過這兩份調查報告,此時也細細地看了起來。不過,他並不準備說話。就算有這兩份報告,他對大明百姓的實際生活還是不瞭解,說錯了不好。
溫體仁等了一會,沒有一個轉運使和鹽課提舉發言,就直接點名。被點到名字的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商量好的數目報出來,其他人聽了在心裡暗暗地修改自己的數目。
戶部事先已有過估算,一聽報上來的數目嚴重偏低,畢自嚴就從鹽工數量,所欠鹽引斤數,所轄地區所需食鹽數量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給殿內所有人聽,讓他們再行修改數目。
一方面是因為畢自嚴說的有理有據,另外一方面,畢自嚴是他們老大,因此這些鹽政的人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數目。
一直修正到他們快哭的時候,畢自嚴才放過了他們。
內閣成員和其他尚書偶爾也發下言,主角還是畢自嚴。不是他們不想發言,而是畢自嚴表現的和以往太不一樣了。
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泛泛而談,說什麼都可以從中找到漏洞進行駁斥。現在準備了實際資料,就資料說話,沒有事先準備的人也只能依據這份數字,就提不出其他意見。
再說,這新鹽政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大鹽商的富有,早讓他們眼紅了。現在損了這些鹽商利益,而自己用鹽的費用還能降低,又利於百姓,能有好名聲,自然刻意反對的聲音就少。
司禮監的人在一邊快速記錄,曹化淳知道崇禎皇帝的重視,他親自走到記錄的太監身邊,一邊聽一邊核實記錄內容。
周延儒的額頭冒汗,但他一點都影響不到事情的發展,唯有乾著急。
會議在持續進行著,崇禎皇帝看著事情的進展,都在按照計劃進行,心裡也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這鹽政革新,是一條龍計劃裡面最為關鍵的一步。各地急需糧食的地方得到救濟,會大大緩解朝廷的困境。
會議進行到各地鹽引價格及銷售地區的時候,引起了不少的討論。各方利益自然有一番博弈,最終達到平衡後才有了結論。
周延儒在這方面也趁機參與,稍微為兩淮大鹽商爭取到了一點利益,不至於讓他們虧損太多。
會議開得時間很長,等一切商議完畢之後,已是夕陽西斜了。
崇禎皇帝讓曹化淳把各項商議結果,對著群臣唸了一遍,確認無誤。
然後,他提高聲音,大聲說道:“此鹽政事宜,朕甚為看重,還望群臣用心,不得怠慢。”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大臣們都已沒了jīng神,崇禎皇帝一說,他們又不得不表態,一定幹好這個事情。
崇禎皇帝看他們這幅樣子,不是很放心,就又說道:“為保證鹽政能順利實施,特設全國巡鹽御史,監督各地食鹽的產出和鹽引兌換情況。”
殿內群臣一聽,全國巡鹽御史,這個職位的權利很大啊,不知道皇上是否已有人選。要是沒有的話,得趕緊推薦自己的人上位。
就在文官們的期待中,崇禎皇帝開口道:“張同敞何在?”
張同敞在崇禎皇帝說設全國巡鹽御史的時候,心裡已經有點明白召自己前來參與鹽政的目的,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會選他。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叫他,就趕緊上前幾步,躬身回答崇禎皇帝道:“臣在。”
崇禎皇帝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身高五尺三寸左右,個頭並不高,但整個人氣宇軒昂,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崇禎皇帝對張同敞的第一印象很不錯,他說道:“首輔向朕舉薦你出任全國巡鹽御史,言你有曾祖之風,敢於任事,對錯分明。你可願為朕分憂,替朕監督新鹽政的實施麼?”
張同敞一聽,皇上和首輔如此看重自己,還言自己有曾祖之風,一下激動起來,臉刷的一下變得通紅,向崇禎皇帝一躬身道:“臣必不負陛下,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鍾進衛也在看著張同敞,見一年輕小夥也用上了這句名言,不禁有點啞然。
周延儒一看形勢不對,就又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張同敞年紀太輕,經驗不足,怕不足於擔當全國巡鹽御史的重任。。。”
周延儒本想說出由自己來擔任,更妥當一些,也顯得朝廷的重視。沒想還未說出口,溫體仁就說話了:“你不也是如此年輕,就位居閣臣了麼。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