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人們在此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特別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使這座樓更加聞名遐邇。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可謂一語中的,令人難以望其項背。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菁菁,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雲開霧散,碧空如洗,此時,正有一青衫少年在吟誦著范文正公文中的佳句。這青衫少年就是夏璐,他來到岳陽,自然也免不了要來觀望一番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的洞庭湖,所以一大早就來到了岳陽樓上。

正吟誦間,梯道上響起了一串沉穩的腳步聲。夏璐回頭一看,見一個身著青色長衫,相貌儒雅,儀表不俗的中年文士走了進來。中年文士看見夏璐,向他點了點頭,說道:“小兄弟好雅興!”夏璐見對方招呼自己,雖不認識對方,但出於禮貌,也點了點頭,道:“在下末學後進,胸無筆墨,少時曾讀先賢聖書,還記得這麼幾句,一時忘情,誦了出來,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倒讓前輩見笑了!”

那中年文士聽夏璐如此一說,似乎聽得一愣,隨即笑道:“呵呵,小兄弟一表人才,談吐不俗,應該出自豪門之中吧!”中年文士說著,看著夏璐,突然雙目精光如電,一閃而過,隨即恢復了常態。

夏璐見狀,心裡微微一震,感覺這中年文士有著精深的內力。夏璐幾個月來在江湖上漂盪,見到了很多以前未曾見過的東西,自然也增長了不少見識閱歷,從剛才對方一瞬的眼光,他已經能看出眼前這個中年文士的功力深厚,似不在華山派掌門人華西嶽之下。而夏璐自己從“忘情谷”出來後,為了避免江湖人的騷擾糾纏,就韜光養晦,一身青衫,手握摺扇,把自己裝點成一個文弱書生模樣,這一著是不是很靈,他也不知道,但這一路上行來,除了自己主動跟去的“靜水山莊”有一戰外,他還真的沒有受到江湖人的騷擾糾纏,一路風平浪靜。

此時,夏璐見對方問自己,說道:“在下出生鄙野,與豪門毫無淵源,只不過是一介草民而已。”那中年文士正要說話,樓梯間傳來了急速的腳步聲。兩人都同時轉頭望去,只見一個灰衣大漢匆匆地向走了進來,那灰衣大漢徑直走到中年文士的身邊,看了夏璐一眼,欲言又止。

夏璐見狀,知道灰衣大漢說話不想讓旁人知道,夏璐也無意聽他們的說話,於是,轉身走開,走到牆的盡頭,離他們遠遠地,抬眼看到牆上的一篇木刻文字:“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悽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後面有註釋,其意思是說,這首詞是當時巴陵郡守滕子京集資重修岳陽樓後,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有感而發,才寫下的。木刻字跡流暢俊秀,精工細琢,必定出自名家之手。過了一會兒,就聽到兩人離去的腳步聲。

不久,樓上陸陸續續來了不少觀光的人。夏璐又看了牆上留下的詩詞歌賦,心裡感嘆不已,下得樓來,已快近中午,樓前的空地上擺攤設點的小販不少,一片吆喝之聲,給這座名樓增添了無盡的熱鬧。午飯後,陽光明媚,清風吹拂,夏璐獨自一人來到湖邊,見浩瀚的湖面帆影點點,漁歌互答。一條小舟箭一般地駛了過來,船伕是一個短褐斗笠、花白鬍子的老人,看老人輕鬆而熟練的操舟動作,夏璐心裡暗暗佩服。

小舟還沒有到岸,那老人就道:“公子要去君山嗎?君山值得看的地方可多了,有‘湘妃祠’、‘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和‘酒香亭’呂洞賓的‘朗吟亭’、柳毅傳書的‘柳毅井’與‘傳書亭’……”

夏璐聽到“君山”二字,猛然想起了岳陽樓上見過的一首詩,那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其文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此時雖非秋天,但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夏璐遠遠望去,那君山佇立湖心,果如盛於白銀盤裡的青螺一般。於是說道:“那就有勞老人家了!”其時,舟已靠岸,夏璐躍上小舟,付了租舟費用,老人駕好小舟,向君山方向劃去。

舟行碧波上,如在畫中行,離君山還很遠,夏璐並不看遠處的景色,而是看著老人划船的姿勢動作,只見老人雙腳一前一後,手臂揮動雙槳,動作輕快敏捷,雙槳在湖水裡擊出有節奏的聲音,小舟在節奏聲中快速而平穩的行駛著。

夏璐道:“老人家撐船有很久了吧?”老人見夏璐問話,目光依然看著遠方,說道:“小老兒十幾歲時就在這湖上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