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不濃,但是很正。

而很快地,這香味傳遍了全場。

然後,在一番推搡中,靠近石磨的前方,幾乎全被那群婦人給佔據了。歐文等大漢及小毛頭們靠邊站。

麵粉很細。

麵粉很白。

但到了這時,細和白全都暫時退守到了一邊,被“香”所覆蓋著。——這面,怎麼會這麼香?

其實不止是他們,就連方天都感到有點奇怪,這面。質量好得有點過頭了啊。

前世,到方天來的那個時候,基本上,絕大多數城市中的人,甚至也可以說是絕大多數鎮鄉村中的人,其所接觸的麵粉,是絕沒有什麼香味的。

別說香味了,能沒有異味就算不錯了。

而那麵粉,事實上,是一種被“閹割”了的麵粉。——從小麥。到加工成麵粉的過程中,去掉了兩種東西,一是麥皮,即“麩”,二是麥胚。即“芽”。

為什麼去掉麥皮?理由很簡單,麥皮比較粗糙。口感不是怎麼好。再者,影響視覺。黑黑的麵粉和雪白的麵粉放一起,十個有九個半,都會選擇後者。

而且到後來,單純的麵粉的白還不能讓一些商家滿意,於是特意開發出了麵粉的“增白劑”。——白的程度只有八分甚至六七分的麵粉。一增白之下,立馬就變成了十分甚至是十二分,真正地“雪白雪白”。

果然,這樣一來。顧客滿意了,為這麵粉的“成色好”而點頭。

商家也滿意了,從此再也不用擔心那些積年的小麥不好處理了。不管是積了一年,還是兩年,還是三年五年,只要沒徹底**,製出的麵粉,就是倍兒棒的,和新麵粉一模一樣。

這是視覺影響銷售的典型案例。

因此,麥皮要去掉,必須去!

另外還有一點,使得方天也是支援把麥皮給去掉的。

那就是從小麥的收取,到磨製成麵粉,中間隔著或長或短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小麥是會生蟲的。——通常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很簡單,那就是打藥,農藥。

把小麥攤在場上,攤薄薄的一層,然後拿個噴頭,從頭到尾像澆花一樣地,噴灑著農藥。這樣一來,蟲子什麼的自然得靠邊站。

說實話,在這樣的噴灑過程中,農藥究竟有多少滲進了小麥內部,又有多少殘留在小麥表皮上,方天還真不知道。但是,用腳趾頭來想的話,殘留在表皮上的,應該是大多數吧?

這就是方天支援在麵粉製作過程中,把麥皮去掉的理由。

去麥皮是為了口感與“視感”,算是精加工的一種,但是去麥胚……唔,去麥胚其實也是精加工。

麥胚是小麥的所有活性物質所在,活性物質麼,就從這個“活”字,望文生義地來看,就能看出其不怎麼“老實”,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不把麥胚去掉,麵粉的儲存期會變得很短,時間稍長,就變質了。

對商家來說,這當然是極端不利好的訊息。

所以,加工過程中,麥胚要去掉。另外,麥胚因為其特殊的營養保健功效,其價格……

綜上所述,撇除農藥殘留等方面的問題不談,只說麵粉,前世普通家庭日常所用的麵粉,基本可以定義為,是去除了一切營養物質的單純的能飽肚子的東西。

這樣的麵粉及其制物,吃了之後,能“不餓”,但已談不上任何滋養。

一粒小麥,其最精華的地方,是麥胚,其次,是麥皮,最後,才是那所謂的麵粉。而去除了麥胚與麥皮後的麵粉,正是所謂的“去精取粗”,又或者“買櫝還珠”。

但那是大工業化或者說商業時代的必然,也沒什麼好說的。

其實別說沒條件的城市居民了,就是有條件的那些自種小麥的農村甚至於山村,都基本不搞自己磨面了,而是換面。

理由很簡單,實惠,而且省事。

至於營養什麼的麼,沒人會在乎,或者也是不知道其中究竟。但就算知道了,會怎麼做,其實也難說。——習慣,以及周圍別人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切,都是一個看一個的。

所以別說什麼二十一世紀,在日常最基本的麵食方面,除了能放開量吃這一點上完勝古人之外,在質量方面,全面退滑,與古時不可同日而語。

古時能打一百分的話,後世就只能打二十分。

這是前世。

這一世,小麥。是絕絕對對的“原生態”,這一點,不用任何懷疑。吃的,也是“全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