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跳去,口袋就那麼大,能裝下多少呢?何況寫作需要大量的資料、資料,還要採訪許多人,這根本不是我能達到的。
在我正做著這樣的思考時,我接到幾次電話,使我知道還有另外一些人也在準備“寫平安”。其中有一次是湖南打來的,電話裡的人說他要寫平安,要採訪我。我說你應該採訪其他人。他說不,別人告訴我你是老員工,你在平安18年,你的平安情結很深。
呵呵,我對著電話一下子笑起來,竟不知怎麼回絕他才好。這個電話啟發了我,令我茅塞頓開。
我想,我不是要做現代的司馬遷,我也沒有條件去給平安留下“史記”,但是我可以憑藉劉小楓的“一種生命感覺就是一種倫理,有多少種生命感覺就有多少種倫理”,“透過敘述某一個人的生命經歷”來“觸控生命的感覺”,全情描述“人的生活應遵循的道德原則的例外情形”,這特殊的情形必然導致“某種價值觀念的生命感覺在敘事中呈現為獨特的個人命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信念平安 自序(2)
然後我便以“我”為主線,邊敘述個人命運,邊將平安以及與其相關的人與事作為背景和關聯寫進去,以“探問生活感覺的意義”。
劉小楓稱這樣的寫作是“敘事倫理學”。他說:“敘事倫理學從個體的獨特命運的例外情形去探問生活感覺的意義,緊緊摟抱著個人的命運,關注個人的生活深淵。敘事倫理學家們堅持‘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當人們往下看的時候,會覺得頭暈目眩’(畢希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基斯洛夫斯基)。”
而對我來說,寫平安最大的可能,就是要從我自己身在平安的種種故事,或說職業生涯裡的種種變遷中,來帶出人生從青年時候開始,就對“一種渴望”的痴痴追求和不懈努力。
人生大半歲月必要經歷職業生涯,這生涯不單純就為活著,不單純就為養家口,不單純就為升官發財、出人頭地,或者賺大把的金錢,這單純實在還為另一種真實去拼命,去熬心血,去赴湯蹈火,甚而不顧一切。
這單純,就是夢想和心願。
於是,寫平安的最大可能,變成了由一種經歷帶來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敘事源自平安的職業生涯,目的是詮釋人生的諸多面對與迴避,疑問與可能。
我非常認同劉小楓的“感覺第一”,於是就這麼做了。後來別人問我到底寫了個什麼時,我就說是一個紀實性的“個人敘事隨筆”。——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在用18年獨特的個人經歷,說明和我同步的這群人的特質,我們所共處的時代的特質、社會的特質,以及我們共同選擇的平安的特質,這些特質傳達出我們的職業生涯、生活夢想、思想變化和頑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我想,無論是###先生,還是至今仍留在平安的老平安人,還是不斷加盟進來的新平安人,都知道平安在經歷了18年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努力後,成為今天世界金融史上一個璀璨的明星,更成為中國民族保險業輝煌的傳奇。作為身在平安18年的我,跟隨###先生傳承平安文化,弘揚平安精神,一路走來都是朝聖者的心情——虔誠,憧憬,信賴。
18年身在平安,堅信人不僅僅是為活著而活著,不僅僅是為生存而生存,不僅僅是為物質富有而討諸多現實的利益,人還必定要被另一種比活著,比生存,比擁有財富更具價值,更具才情,更具理想化的東西所吸引,人需要這種東西活出個性和自我,活出夢想和心願,活出精彩和價值——這東西,就是精神,就是信仰。
為了這兩樣,“堅信”成為18年的主題,“信念”成為18年的意志。無論在平安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當人遭遇到挫折時,都要學會忍耐和堅強,一如一個歌者或舞者的姿態,學會去目空一切地陶醉、舒張,完成自我的昇華,之後悄然等待那靜默的爆發。相信吧,那爆發定能來自於觀眾,來自於良知,來自於天外無限的美妙和嘉賞。
在這美妙的嘉賞中,高擎的是一種精神——唯有這精神,才能成為今生永遠的話題。
記憶珍貴,夢想逼真。一步一步掉下去,然後一步一步爬上來。縱然接近低谷,也要重新再來。生命不可虛妄,激情篤實。
為了這本書,前後有許多人幫我想了足足40多個名字,但沒有一個涉及信仰。在寫作過程中,我有時會陷入一種悲哀,我發現我所崇尚,所依賴,所信奉的意志與堅持,已被生活束之高閣,人們不願談及它們,彷彿“意志”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