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也中彈犧牲。這就是“沙基慘案”。8月,廖仲愷又遇刺。帝國主義的挑釁,國民黨內右派和分裂勢力的囂張,反動軍閥的叛亂,國民黨高層的人事變動和權力鬥爭,這一切,使廣東的形勢出現了嚴重動盪。
東征軍回師###楊、劉後,東江地區重新被一度退入福建、江西的陳炯明餘部佔領。9月間,原已歸附廣東革命政府的劉志陸、楊坤如等也相繼叛變,聯絡在南路的陳炯明舊部鄧本殷準備會攻廣州,對革命政府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徹底摧毀敵人,保衛革命根據地,9月21日,國民政府決定發動第二次東征。
東征軍總指揮是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一、二、三軍和四軍一部分共3萬多人,分三個縱隊,於10月6日出發,向東推進。東征軍設立總政治部,由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兼任總政治部主任。同時,以李濟深所部第四軍為主力,組織南征軍,###鄧本殷。第二次東征這一軍事行動關係重大,勝利了,國民革命可以有史以來第一次統一廣東;失敗了,國民革命將失去最重要的根據地,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將無立足之地。
第二次東征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是惠州之役。惠州東、北、西三面環水,南面又有飛鵝嶺作為屏障,城牆堅固,易守難攻,素有天險之稱。叛軍楊坤如部一個師憑險固守,要和東征軍決一死戰。東征軍在10月13日發起總攻,戰事持續了30個小時,打得十分激烈。第一軍二師四團團長劉堯宸陣亡,營長以下幹部幾乎傷亡殆盡。東征軍攻城兩天,傷亡甚眾。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周恩來以黨的名義,密令共產黨員組織敢死隊。第一軍三師七、八、九團的黨代表蔣先雲、張際春、傅維鈺和第一補充團黨代表王逸常,這4位共產黨員分別率領各自所在團的連黨代表,迅速組織起敢死隊。攻城時,蔣先雲在炮火掩護下帶頭強行攀登城牆,雖面頰受傷,仍奮勇前進。經過激戰,終於在14日傍晚攻克惠州。共產黨員在戰鬥中的表現給蘇聯軍事顧問留下了深刻印象,顧問認為,“惠州要塞實際上是共產黨人拿下的,他們的意志比攻不破的城牆還要堅硬。”①
東征軍乘勝追擊。然而戰場形勢瞬間萬變。10月下旬,由粵軍改編的譚曙卿的第三師在華陽被林虎部包圍,蔣介石趕去督戰,結果險些喪命。譚師在強敵攻擊下有一千多名士兵陣亡,已潰不成軍,蔣介石從數十里外時而騎馬,時而步行趕到那裡,疲勞、驚恐交加,已經走不動路了,此時敵人又逼近。蔣介石絕望了,拔出“軍人魂”短劍說:“我必須在這裡殺身成仁,否則無面目回去見江東父老。”是擔任東征軍總指揮部警衛的步科一團七連連長陳賡阻止了他,並不顧一切地背起他,冒著槍林彈雨,將他救到了安全地帶。強敵又向一師一團發起猛攻,企圖包圍一團,防止一團去增援華陽。危急時刻,團長劉峙毫不畏縮,以攻為守,率部突然插入兩岸敵軍之間,猛打猛衝,將敵擊潰。這樣,東征戰事方轉危為安。事後,蔣介石自己說:“華陽一役,為成敗最大關鍵,其重要性不下於棉湖之役。”此役蔣介石倚重兩個人,一個是劉峙,一個是陳賡。這就為後來他大力提拔劉峙,“清黨”時欲招降共產黨員陳賡埋下了伏筆。
黃埔潮一(6)
華陽之役末期,東征軍形勢轉好,隨後調整部署,攻勢如潮。陳炯明終於頂不住了,逃往香港做了寓公,從此一蹶不振。11月間,東征軍進入汕頭。鑑於兩次東征的教訓,建立新政權的任務便突出地提了出來。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兼東江各署行政委員,負責惠、潮、梅、海陸豐等25縣的地方行政工作。1925年底,東征軍事行動宣告結束,廣東全省遂得到統一。
兩次東征和平定商團、###楊劉等戰役的勝利,給蔣介石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他逐步成為廣東革命政府軍事方面舉足輕重的人物。而蔣介石起家的本錢,就是國共合作建立起來的黃埔軍校。然而,黃埔軍校從一開始就充滿著鬥爭,國民黨右派和共產黨人以及國民黨左派爭奪影響、爭奪民眾,進而爭奪革命領導權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作為這種鬥爭的直接表現和反映,是軍校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的鬥爭和衝突。其中,校長蔣介石扮演了一個神秘而特殊的角色。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黃埔潮二(1)
1926年初,黃埔軍校已經有3期學生畢業,第四期學生也入學了。僅僅經過一年半的努力,黃埔軍校就已經很成氣候了。黃埔軍校,一時間成了國民黨的中心,也成了中國革命的中心。
這天剛用過早餐,軍校宣傳欄前就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