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更為重要的是,此前所發現的古人類山林文化遺址,海拔較低低,而且多在溫暖溼潤地帶。在神農架這海拔平均2000米的高寒地區(古犀牛洞海拔為2000米)發現的更新世古人類遺址,將使人們對古人類活動方面的研究,如生存範圍、適應能力等,都需要重新進行科學的認識……
聯想神農架四周的一些考古發現,頗有深意。
1989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曾在神農架朝陽鄉河邊拾到原始人類的早期石器數枚,後又在陽日鎮出土一枚石斧。然而,當時並沒有發現大規模的人類活動遺蹟。同年,在神農架以北的鄖縣,發現南方古猿化石的訊息,曾成為“1989年世界十大科技新聞之一”、“‘七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打破了多年來統治學術界的“亞洲人類由非洲早期人類遷徙而來”的理論。說明中國也是人類早期的發源地,鄂西北是人類的重要搖籃。
1975年春天,在鄖縣梅鋪林家溝村寨樑子老百姓挖龍骨的一個洞內,發現過三顆猿人牙化石,經鑑定,梅鋪猿人化石時代距今100萬年左右,與藍田猿人同期。伴隨梅鋪猿人牙化石出土的還有一大批動物化石,表明六七十萬年以前,鄂西北氣候炎熱,雨量充足,林草茂盛,是古人類和動物生活的樂園。
在神農架南部的長陽、建始、巴東、興山等地都有不同年代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和化石,其中建始的一個洞裡就有237顆巨猿牙齒化石。巫山縣的一個考古發現,還證明李白的著名詩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竟然並非詩人的筆誤或浪漫想象,而是眼見為實。
1988年秋天,著名古人類學家黃萬波等在巫山縣大廟鎮錯開峽東南的太平村,發現了長臂猿的下牙床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鼠、羊、豬、鹿等哺乳動物的牙齒化石,據此,科學家考證出:長臂猿在三峽地區也就是在神農架周邊絕跡的時間距今僅200年!
也就是說,竟然就在兩百年前,也就是在李自成時代,三峽、神農架這一地區還有長臂猿這玩藝存在。
那麼,神農架有沒有過“野人”,或者說還有沒有“野人”?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古犀牛洞的發現,也從一個側面給“野人”考察者以信心。
至於這東西到底有沒有?我個人目前傾向於有。
如果沒有,如果找不到,那麼,也要找到它(她、他)不存在的證據。
這樣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
不管怎樣,我本人越來越趨向於相信這種東西存在。。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尋找“野人”,幾代人努力
(十)、尋找“野人”,幾代人努力
事實上,自從1970年代官方組織的神農架“野人”考察,總是沒有根本性的發現以後,整個“野人”考察活動實際上起起伏伏,低谷多於高潮。
但是,幾十年來,不管潮起潮落,一些堅定分子,一直沒有放棄對野人的探索。
1976年,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教師劉民壯給李建寫信,提出了一起進行野人考察的建議。從此,兩個野人迷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1997年1月2日,在李建去世兩年後,
劉民壯在上海偏遠郊區的一個敬老院裡孤獨去世。這位9次深入神農架、20多年潛心野考的生物學家給人們留下的不僅有關於神農架植物和野人的著作,還有他當年採集的一隻碩大的野人腳模,和刻意用作比照的他自己的腳印模型。這兩隻腳印至今還儲存在神農架文物管理所。
劉民壯生前對外解說的最後一番話是:……“野人”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多,我們的考察隊員16次看見“野人”,包括我自己……目前沒有抓住,一是因為我們在明處,“野人”在暗處;二是絕壁限制了追捕,隊員曾摔下崖去;三是規定不能打死“野人”……與此同時,一直默默堅守神農架的考察隊員,經過一番地毯式搜尋,也不約而同慢慢地將考察範圍縮小到了劉民壯教授生前曾堅定認為“野人”存在的可能性相當大的陰峪河上游一帶。
1995年的那次神農架“野人”考察,我所在的城市從財力物力上都給了考察隊以傳統上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援,但有一筆經費,考察隊長王方辰很久以後和我說起來還耿耿於懷:當時,十堰有兩家企業願意拿出100萬元。條件是你只要能用科學的方法證明野人存在,我就給你考察隊100萬,並且可以先期就給幾萬元。很久以後,王隊長還悠悠地對我說:那個協議我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