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這就是〃樑上君子〃這則成語的來歷。

事情往往以小見大,以陳寔先生的善於教人,足以得窺樊英先生的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因人施教和因境施教的豐富的教育方法的一斑。陳寔先生值得讚揚的事情不僅此一項,更出色的表現出於他在黨錮之禍中的所作所為。

漢桓帝的時候,大名士李膺先生、太學生郭泰先生等人上書抨擊腐敗的宦官集團,結果反被宦官集團誣以〃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馳驅,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的罪名,將以李膺先生為首的所謂〃黨人〃逮捕下獄。當時下獄者二百多人,都是清流。第二年,在太尉陳蕃先生的多方營救下,李膺先生及其黨人二百多人被赦免,但終身禁錮鄉里,不得為官,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發生時,在野處士、太學生以及可以謂之清流的官員,都以結交〃黨人〃為榮;當李膺先生等先生下獄時,紛紛表示自己就是黨人,請求與李膺先生共同下獄。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黨錮之禍中,陳寔先生也牽涉其中,而且表現令人擊節。

陳寔先生身陷黨錮之禍,源於一次非正式的沙龍聚會。當時黨錮之禍已然發生,但陳寔先生依然在會上發表了同情李膺先生及其黨徒的話,在人人自危、莫談國事的環境下,他的一席話被作為〃誹謗朝廷〃的證據而遭到小人告密。當逮捕令下達的時候,和他關係很要好的地方官要他火速避難,陳寔先生卻說:〃我跑了,他們怎麼辦(沙龍成員)?我不去監獄,誰去監獄?他們在監獄裡依靠誰呢?〃因此自動請求下獄。

可以說,在內心中,陳寔先生也是以自己為李膺先生的黨徒的,並不是為了分享什麼利益,也沒有利益可以分享,相反只會惹來麻煩,甚至犧牲姓名,但陳寔先生仍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全在於一顆正義心,一種激濁揚清的道義感。

說這些跟樊英先生有甚關係呢?關係至偉。

試分析之。清議的發生,黨錮之禍的發生,乃是矛盾積累的結果。矛盾聚積到一定程度了就要爆發,要不然就不會有發展。而兩者的發展源頭則在樊英先生與漢順帝的風波中就得以孕育。這並不是說樊英先生直接點燃了引火線,而是他的精神和作為已為後來的清議和黨錮之禍開啟了先聲。

樊英先生在朝堂之上和漢順帝大吵大鬧,原因就是深惡痛絕於漢順帝寵幸宦官的黑暗政治;乃至而後隱居授徒,品藻人物,更開清議之先河;雖然,樊英先生並不是這一切的肇始人,但在這股浩蕩的時代潮流中,他亦是令人耳目一亮的弄潮兒。

樊英先生太渺小了,以至於被歷史湮沒。但關於他的零星記載,依然可以看出,他洞悉時代發展的潮流,並以自身的微薄的力量推動著潮流的向前滾動。他聽懂了時代的旋律,時代卻因為他的隱逸而將他遺忘。幸好,樊英先生並不以此為憾事。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樊英先生是令人尊敬的女權主義者,他看待婦女的觀念、關於婦女地位的闡述,比之於現代人的觀點,絲毫也不遜色。而讀者上帝不要忘記,樊英先生生活的時代是兩千年前的東漢,這一點現代人應該感到無比汗顏。兩千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的思想反不如以前了?

陳寔先生親眼目睹了老師尊重老婆的一幕。樊英先生生病期間,他的老婆派侍女前來拜問,樊英先生不惜病體,從床上下來答拜。陳寔先生覺得奇怪,就向老師問為什麼。樊英先生說:〃妻是齊的意思,按照古禮,老婆應該與老公一同供奉祭祀,地位是平等的,我怎麼能不下床答拜呢。〃

呵呵,一個彬彬有禮、崇尚女權的可愛的老頭形象宛然眼前。

樊英先生七十多歲時故去,最終的身份只是一個隱士,真正做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虹←橋書←吧←

第70節:龐德公,決不當官(1)

龐德公,決不當官

龐德公先生是三國時期的大隱士。他在當時雖為隱士,卻四方聞名,因為經他的教導和推舉,三國史上響噹噹的兩大謀士……諸葛亮先生和龐統先生相繼升空而起成為當時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其中龐統先生是龐德公先生的侄兒,諸葛亮先生對龐德公先生也執弟子老師之禮。

龐德公先生一生未仕,至死恪守〃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準則。如果說諸葛亮先生如此說,是因為在等待識貨者,以提高自己的價碼,但對於龐德公先生,不求聞達於諸侯則是發自肺腑的,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和絃外之音。這種對仕途宦海不發燒不感冒的態度,在〃學而優則仕〃的古代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