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崑崙脈,頂摩霄漢中。
日映晴林,疊疊千條紅霧繞;風生陰壑,飄飄萬道彩雲飛。
只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
崖前草秀,嶺上梅香。荊棘密森森,芝蘭清淡淡。
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有情,曲曲彎彎多繞顧;峰巒不斷,重重疊疊自週迴。
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出,青鸞對日鳴。
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萊閬苑只如然。
又見些花開花謝山頭景,雲去雲來嶺上峰。
山上一道觀,名喚五莊觀;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子,混名與世同君。
正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鎮元子履鞋登足下,絲帶束腰間,體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三須飄頷下,鴉瓴疊鬢邊,手中一柄玉塵,盪滌寰宇,威震洪荒。
大仙手託一本黃橙橙的古樸書冊,其中光怪陸離,祥光籠罩,一方大陸載浮載沉,其中億萬仙佛修道其中,都只是修得地仙之境,未曾悟得大道,不得天庭敕封,只能留駐此間。
原來,巫妖量劫,妖族執掌天宇星辰,巫族把持洪荒大陸,二族爭鋒,大打出手,洪荒根基受損,道祖出手,分化四洲,始有: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
而後封神神仙殺劫來臨,佛道四教五聖捲入其中,甚至女媧娘娘也參合其中,眾聖經(精彩全本小說百度搜尋:炫書)歷誅仙劍陣和萬仙陣,道法縱橫,使得萬仙上榜,供天庭號令驅使。
神位已定,秩序初成,道祖唯恐仙佛作亂,危及萬靈生養之所在,於是號令諸聖昇天,不得駐留洪荒大陸,修煉有成之人需離開紅塵之地,留居仙界。
而此時卻有自身已脫凡人之身,卻又未達仙佛之境,乃是“地仙”,有五莊觀鎮元子大仙化地書為一屆,收納地仙,作為天地中介,功德無量,號稱“地仙之祖”!
地仙著,為仙乘中之中乘,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不悟大道,止於小乘或中乘之法,不克就正,不可見功,惟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所謂不離於地者,此也,古今來修仙得道者,以此類為最多數。
其修道之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識其龍虎,次配其坎離,辯水源之清濁,分氣候之早晚。
於是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七,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顛倒,氣傳子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下田,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得遊閒之神仙,故稱之曰“地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天仙者,功成於三乘之中,跡超乎三乘之外,不為法拘,不為道泥,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或效職為仙官,天官為尊,地官次之,水官又次,既為仙官升遷不已,歷任於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歷任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總之,所謂天仙不離於天者近是,至其所以成之著,由於神仙厭居三島,傳道人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與造物同參,經萬古而不朽,及其一旦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乃為仙乘中之無上上乘。
因此,地仙中人還需勤修道德,下凡再歷塵劫,洗練道心,積累功德,功行圓滿之際,自然得道飛昇,晉級為“天仙道果”。
女仙臨瑤池,男仙駕蓬萊,西王母授碟,東木公錄籍。
所以,可想而知這地仙界之中有多少地仙駐留,因此鎮元子也功德廣大,為諸天仙佛所稱頌。
這也是西方佛門明明勢大,卻是不敢在西牛賀洲驅逐五莊觀的緣由。
一方生氣盎然的大陸虛影透過地書而出,地廣足足億萬裡,窮目不可望其邊際,到處是仙家福地,道門洞天。
鎮元子一搖玉塵,手中捏著一副玉扎,正是元始天尊邀請其去彌羅宮聽那混元道果。
看似是件美差,實則卻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
鎮元子好歹也是紫霄宮中三千客之一,什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