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請他留下來吃飯。不過你不用理他,他一定是見我們掙了錢,也想學哩。”
明鸞不以為意:“他要學就讓他學唄,現在會做這個的瑤民多了去了,出的貨還不夠賣的呢,讓他們學去。”
盤月月搖頭道:“就算要學,也是跟我們認識的族人學。我們又不認得他,不知道他是不是好人,萬一他學了去,搶走我們的生意怎麼辦?不行”
明鸞聽了也就不吭聲了。四姓十八家如今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也格外珍惜這一機緣,開始學會利用這個機會,提高首領在德慶瑤民中的影響力與地位,這也是因為當初被逼得太狠了,他們不希望日後再重蹈覆轍。這也是人之常情,不能說有什麼不對,只是明鸞從馬貴處瞭解到本地蠟染綢的供求情況,知道這種料子目前還是供不應求。蠟染料子都是手工製品,四姓十八家不過百來口人,男女老少齊上陣,加班加點連夜趕工,十天內也只能交出幾十匹蠟染綢,這還是加上一部分事先染好的存貨的結果,而現在同知衙門與三個大商家合力在德慶城周邊數個鄉鎮一齊擴大蜡染綢生產,也僅僅做到每月有三百匹合格產品而已,一年下來,不過三四千匹。這點料子運到富庶的江南一帶,夠什麼用的?每家店分一分,一家店還未必能分上一匹蠟染綢的成本並不高,卻能賣出這麼高的價錢,原因無他,物以稀為貴而已,而且其中大部分的利潤都落入了中間商手中,作為生產者的瑤民們,哪怕是收入最為豐厚的四姓十八家,在每匹料子上能得到的純收入頂多只有區區幾錢銀子。
由此可見,蠟染綢的生意還有極大的利潤空間,而生產又遠遠未能達到飽和,這時候多拉些人進來,未必會給原有的生產者帶來虧損,卻能讓後來者多一個改善生活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明鸞既然認了盤家是朋友,自然不會多嘴說這些,便當什麼都沒發生似的,跟朱翰之一起陪盤家母女說了一會兒話,吃了茶與點心,便起身告辭了。
因家中另有客人,而且盤家人又有自己的私心,因此他們並未挽留明鸞二人。明鸞帶著朱翰之出門,正巧迎面遇上盤家七公領著客人回來,便在門口處寒暄問好一番。
明鸞一邊問候盤七公,一邊暗暗打量那位客人,見那人身材瘦削,面板黝黑,瞧著就跟平日常見的農夫沒什麼兩樣,但眉宇間卻透著一股書卷氣。他穿著樸素的灰藍布衣,態度溫和,面帶淺笑,細細看了明鸞幾眼,又轉去打量朱翰之。朱翰之裝作無意地扭開了頭,故意跟奉大山說話,那人便又移開了視線。
明鸞留意到,這位客人身後還跟著個臉生的少年,穿的是漢人的衣服,卻纏著瑤族男子的頭巾,不過跟奉大山他們相比,又似乎有些不同。這少年對那位客人很是恭敬,恭敬中又帶著點親近,不知是什麼關係。
明鸞本就打算要走,盤家人又有自己的盤算,門口的寒暄並未延續太久,很快就結束了,客人隨盤七公進門,明鸞帶著朱翰之出去,離開一段距離後,朱翰之無意中回頭,還看到那位客人轉過頭來打量自己,心下一凜,連忙轉身快步離去。
待離瑤寨遠了,明鸞便問朱翰之:“你今天是怎麼了?就算要裝傻,也沒必要做到那個地步吧?”
朱翰之卻拿出自己得的東西給她瞧,原來是一把用藤蔓做的小弓,另有十支沒有削尖的竹箭,道:“以前只覺得軍中的好射手難得,但他們用的都是正經弓箭,哪裡想過這等粗糙之物,威力也不差?無論是竹子也好,藤蔓也罷,哪處山裡沒有?燕王叔的大軍,因多年來備受兵部冷眼,軍備上都要靠自己呢。”
明鸞有些詫異地道:“難不成你打算讓燕王也用藤弓竹箭?這樣真的能跟朝廷的軍隊打嗎?”
朱翰之只是笑笑:“我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今兒見了世面,我要向你道謝。”
明鸞撇撇嘴,隨即又高興起來:“那麼我算是陪過你一天了?再有兩天就完事了吧?”
朱翰之卻挑了挑眉:“今兒明明是你跟別人出去玩,我陪你同行,怎麼能說是你陪我?不算這事兒咱們從明天開始算起,明兒一早你可記得上山來。”
明鸞怒目而視,朱翰之卻心情很好地吹起了口哨。前者無奈,只得說:“好吧,那我先回去了,還沒吃飯,我肚子餓死了呢。”
“啊……”朱翰之彷彿忽然想起了什麼事,“我那裡沒什麼吃的了,你過去替我做頓飯吧。”
明鸞猛地回頭瞪他,他卻豎起右手食指,搖了兩搖:“你還欠我的債呢,還說要向我賠罪,難不成給我做頓飯委屈你了?”明鸞張張嘴,最終只能氣鼓鼓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