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布朝野,佔據絕大多數,皆認為這樣可以有效的限制類似事情發生。

當然也有個別反對的,但是在群情激昂的浪潮下,那點點反抗的聲音是那麼的薄弱。

面對滿朝文武的諫言,李世民做的是拒諫……拒諫……一再的拒諫,表示阿史那結社率的作為只能代表他自己,他犯的錯不應該由突厥一族來承受。

李世民此話顯然沒能服眾,反對之聲,此起彼落,但李世民還是一再堅持,表示不會懲處突厥。

兩方僵持在了一處。

唐宋兩朝是歷代思想最寬鬆的時代,尤其是對諫官文士的放縱。

在必要的時候,一個個的諫官文官會完全無視皇帝的威嚴,為了自己的意見,不依不撓的進行抗辯。就如李世民畏魏徵如虎,包拯唾沫星子,噴了仁宗皇帝一臉,仁宗皇帝都不敢反駁一樣。

如今的朝堂上就是這個局面。

大臣與皇帝之間,誰也不妥協讓步。

畢國公府

畢國公就是畢國公阿史那社爾的爵位,當年高昌之役,侯君集私自取走許多珍寶,唐軍隨即上行下效,使得官兵為盜。但作為侯君集的副將,阿史那社爾卻沒有與侯君集同流合汙,表示未奉詔,秋毫不敢取。三軍之中,也只有阿史那社爾所率領的左驍衛軍,沒有取百姓一分一厘,所有掠奪來的錢財都封存入庫,潔身自愛。回長安之後,李世民盛讚其廉慎賜予高昌寶刀及雜彩千段,並令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為畢國公。

此刻的畢國公阿史那社爾卻是愁容滿面,跟在他一起的是執失思力,也是突厥人,官居右領軍大將軍是唐朝的十二大將軍之一。

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