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正是他想要的。儘管如此,有時劉長樂還批評他們“ 瘋得還不夠”。
鳳凰聚集了一批懷才不遇的理想主義者。幹活相當生猛,能量相當大。劉長樂認為正是鳳凰為他們搭建起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提供了盡情發揮的空間,讓這些理想主義者有了一種認同和歸屬感,找到了靈魂獲得自由和解放的一種工具和途徑。
鳳凰的瘋子群體裡還有另一道別致的風景,鳳凰白頭評論員隊伍。鳳凰不懈的專業主義追求,或是直接招募業內高手;或對有潛質的人量體裁衣,製造高手,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楊錦麟等,一批從來不曾在電視上露過臉,卻滿腹錦繡文章的才子文人、資深報人,隔行不隔山,差不多都是在半百的年紀才開始投身電視,卻都在短短時間內成為了電視明星。因為,較之大陸電視推崇俊男靚女主持人的“ 票房價值”,鳳凰相信思想比臉蛋更有力量。
四、酒過三巡之後,酒話成真
這個夜晚,楊錦麟格外記得。
《時事開講》一週年,劉長樂和中文臺臺長王紀言、副臺長鍾大年設宴酬謝客串節目的幾位嘉賓。宴請,對老闆而言,也許只是聊表心意而不鮮見的禮數客套,但於當時各位嘉賓而言,意義非同尋常。
那一晚,喝的是高度五糧液,割喉燙耳,吃的是麻辣入口的川菜,勁道十足。海侃之間,劉老闆說道,《時事開講》是一個新的嘗試,投入少,成本低,效果卻很好,值得繼續努力。酒席上,他十分巧妙地把對自己的批評轉換成對部下的表揚、嘉許,檢討起當初自己的不是。
起初,劉長樂並不看好這檔節目,理由是與此相類似的節目鳳凰已經過於多了。竭力反對過一輪之後,劉長樂勉強同意讓這幫瘋子試一試,然後自行了斷。而眼下,節目的成功、短時間裡樹立的口碑,尤其是節目所帶來的深宵時段的廣告收益,不能不讓他倍感欣慰。一個絕非黃金時段的口水節目,帶來口碑還贏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一度成為“ 中國電影片道午夜時間最昂貴的節目”,這給了鳳凰人一針強心劑,所謂的收視率、黃金時段同樣是可以來創造。
看得出來,劉長樂意猶未盡。
席上,曹景行、邱立本、楊錦麟,一個個重量級的嘉賓人物,激盪腦力,不免感懷,諸多的集體記憶隨著酒精的揮發被撩撥起,不知道“ 天天讀”這個詞彙是不是就這樣“ 擠”上了酒桌,闖進了劉長樂的腦海中。
按劉長樂的說法,“ 天天讀”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符號,來自於大陸“ 文化大革命”時期“ 毛主席語錄”、“ 最高指示”奉若神明的天天學習,琅琅上口,它的文化資訊量延續著歷史的縱深感。塵封的往事,話題一旦開啟,在座的幾位當年初高中的老三屆,不是當兵就是下鄉,話緣自是十二分地投機,連語調都格外地相似,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過來人才能品嚐得透。
聚眾讀報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事,也是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宣傳方式。而能被指定給大家讀報,這在當時可以算是一種榮耀。有意思的是,劉長樂和楊錦麟那個時候就是常常給大家讀報還很受歡迎的人。
…………
那一刻,賓主都陶醉了。心花怒放,思想也像是從杯中流出的瓊漿玉液般的。
“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一種屬於自己的酒,就看你是否耐心等待……”說不準高度割喉的五糧液就是當晚所有人自己的心頭好,那一夜的氣氛,無疑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相當的醇厚,一些當時的“ 酒話”,不少成為了日後鳳凰節目改版的標準、新版節目的由來。
那一晚之後,不久,鳳凰資訊臺正式開播,何亮亮、阮次山正式加盟鳳凰,成為了曹景行這位在“ 五十一歲的時候,鳳凰年齡最大的財經節目主持人”(後來轉為時事評論員)的同事,而兩位新人的年齡都已在五十開外。
關於“ 讀報”的海侃,顯然也不只是停留在酒桌上,而是深深縈繞在劉長樂的腦海。“ 《有報天天讀》,這個節目的創意是我,連名字都是我給起的。”後來,劉長樂在公開場合常常提起他的這一創新品牌,神情不無得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錦麟兄”與鳳凰欲斷還連的緣分(4)
在鳳凰這樣一個商營電視臺,老闆的個人喜好,或者過往的某種情意結,都可能影響一檔節目的生死命運。許多次,鳳凰上檔新節目,始作俑者都是劉長樂本人,但即使是老闆,考慮最多的也只能是企業的最大利益。《鳳凰早班車》、《時事開講》等鳳凰欄目火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