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10歲的劉肇繼位,這就是漢和帝,由以前的竇皇后,現在的竇太后垂簾聽政。竇太后一掌權,蔡倫的春天來了,他因為害人有功而被提拔為中常侍,隨時陪在小皇帝身邊,參與國家大事,俸祿兩千石。東漢後來的滅亡和太監亂政有著極大的關係,而蔡倫正是後漢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
十年之後,蔡倫的靠山竇太后薨逝,但他馬上投靠了新主子、和帝的皇后鄧綏。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新主子並不是個壞人,作為皇后在歷史上是有較高地位的。
鄧皇后是個才女,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同時她又是一個喜歡節約,不尚奢華的人,所以她非常需要一種比帛紙省錢,質地又好的紙張來寫字畫畫。從小就聰明伶俐的蔡倫到這時才發現自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於是,他自告奮勇兼任主管御用器物製作的尚方令,專心改進造紙技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利用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心製造出優質紙張,受到皇帝皇后的嘉獎,造紙術也因此在東漢全境得以推廣。
就在蔡倫成功改進造紙術這一年,公元105年,漢和帝早逝,留下孤兒寡母執掌大漢江山。鄧皇后升格成為鄧太后。要說這鄧太后也真是夠命苦的,她緊緊抱在懷裡的小皇帝兩年之後也離她而去了。鄧太后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只得從皇族中挑選一個孩子放在皇帝寶座上。最終,13歲的皇侄子劉祜成功當選,他就是漢安帝。
劉祜當選皇帝把蔡倫嚇了個半死,因為劉祜是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慶是被廢的皇太子,而他的被廢和他母親宋貴人的被害正是蔡倫和竇皇后二人的傑作。
好在傳國玉璽還攥在鄧太后手裡,小皇帝只是個前臺任人擺弄的木偶,蔡倫表面上的好日子還可以繼續過下去。他被封為“龍亭侯”,步入了王公貴族的行列。後來,他又當上了長樂太僕,這個職位可不簡單,因為只有最受太后信任的人才能勝任,而在當時,太后高於皇帝,所以蔡倫已經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就在蔡倫忐忑不安的時候,鄧太后丟下他撒手而去了,漢安帝親政了,蔡倫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蔡倫是個要面子的人,覺得與其坐而待斃,受辱而死,還不如自行了斷,一了百了,於是他選擇了後一條路。
公元121年,為造紙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蔡倫在京都洛陽非正常死亡。
第34章 偉大的愛國者趙苞
《三國演義》中有十個禍國殃民的壞宦官,稱為“十常侍”,大家都很熟悉,趙忠就是其中之一。這裡要說的趙苞和趙忠是堂兄弟,但他卻與他的那位堂兄有著天壤之別。
趙苞生活在東漢後期的漢靈帝時代。那時,外戚和宦官交替做莊把持朝政,將朝廷上下搞得一團糟;皇帝則醉生夢死,賣官鬻爵,享受著最後的瘋狂盛宴;農民暴動的熊熊烈火正在地下奔騰翻滾,等待著噴湧而出;而境外的鮮卑、烏桓等遊牧民族也正虎視眈眈地覬覦著風雨飄搖的大漢王朝。
趙苞,字威豪,出生在甘陵東武城(今河北清河,山東武城和夏津交界處),他從小就有著“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少年時即以勇武好義,孝順父母而名揚鄉里,並被州郡長官舉薦為孝廉。東漢時期還沒有科舉取士制度,讀書人若想步入仕途,有兩條路可走:舉孝廉或舉茂才(就是我們熟悉的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為茂才)。不久,朝廷派趙苞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擔任縣令,他終於可以為民造福,為國盡忠,施展一下自己的遠大抱負了。
趙苞的堂兄趙忠當時已是深受漢靈帝信賴的“十常侍”的領頭羊之一,負責掌管朝廷文書,傳達皇帝詔令。他和另一個大宦官張讓狼狽為奸,把持朝政,把昏庸的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許多官員巴結“十常侍”唯恐不及,而潔身自好的趙苞卻覺得趙忠的飛黃騰達是趙家的奇恥大辱,不但不逢迎巴結,而且以跟趙忠交往為恥。
然而,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即使在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也不例外。任職廣陵的六年期間,趙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受百姓愛戴,而廣陵境內則政教清明,年豐民富。趙苞的政績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他在熹平六年(公元177年)被提升為遼西郡太守。
和秦朝及西漢時相比,東漢的遼西郡面積已經大大縮水了,因為原遼西郡的東北部被新興起的烏桓政權佔為己有,而東南部則建立了遼東屬國。趙苞到任之後,積極修繕城池,訓練將士,開墾土地,安撫百姓,整個遼西呈現出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氣勢,鮮卑等境外遊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