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船哪!您兄弟的喜事咱們重新操辦,我給新娘抬轎子。”
從此,“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就傳開了,一直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而且還會繼續傳下去。
大事面前不糊塗
雖然根據《宋史》記載,呂端年輕時“姿儀瑰秀”,是個帥哥,但他從地方官任上輾轉來到中央陪王伴駕時已經不是年輕小夥子了,所以,他受到宋太宗的青睞應該和相貌沒有什麼關係,而是憑藉他“有器量,寬厚多恕,善談謔”,“善與人交,輕財好施”的性格和“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的為政風格。
早在呂蒙正任宰相時,太宗皇帝就有重用呂端的想法,但當他與別人商量此事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給出的理由是呂端這個人“糊塗”。對呂端已經做過長期體察的宋太宗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而是立即回應說:“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其實,太宗徵詢別人的意見只是表示一下姿態而已,他心裡早已堅定了任用呂端為相的決心。
呂端是在至道元年,即公元995年,由參知政事升任宰相的,當時他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了,因此太宗很後悔自己沒有及早給呂端施展才華的機會,“猶恨任用之晚”。呂端任宰相後,果然沒有辜負皇帝的一片信任,辦事持重穩當,公道廉潔,深得朝裡朝外各方面的好評。
其後的事實進一步證明了太宗對呂端做出的“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這一千百年來為人傳誦的著名論斷。
呂端擔任宰相之後不久,保安軍(北宋時的一個地方軍事機構)在戰鬥中逮住了正在反宋的西夏王李繼遷的母親。宋太宗本來想在保安軍北門外將其斬首示眾,以此鎮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呂端聽到這個訊息,立即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的意見。為了說服太宗,呂端先用楚漢戰爭時期項羽欲殺劉邦之父最終失算的故事相勸,而後他說:“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怨仇,愈堅其叛心爾。”太宗聽了呂端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徵求他的主意,他說:“以臣之愚,宜置於延州,使善養視之,以招來繼遷。雖不能即降,終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聽了呂端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非常滿意,並且感慨說:“微卿,幾誤我事。”於是就採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並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她最後病死延州。後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念在宋朝皇帝善待他奶奶的情份上,就歸順了宋朝。
呂端在這件事上的正確決斷不僅避免了宋夏之間的一場戰爭,而且帶來了兩國間一段時期的和平共處,可謂救民水火,善莫大焉。
呂端還成功處理過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宋真宗繼位的問題。
宋太宗在世的時候,就安排了後事,立趙恆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執掌大宋天下。太宗病情嚴重的時候,他身邊的內侍王繼恩怕太子繼位後對他不利,就聯絡另外幾個大臣預謀另立太子,讓對他們有利的人繼承皇位,皇后在他們的勸說下亂了分寸,不知如何是好。
太宗駕崩後,皇后命王繼恩召呂端進宮商討太子即位之事,呂端覺察到可能會發生意外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他的府中嚴加看管,堅決不準出去,然後自己急奔朝廷。
呂端見到皇后,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麼能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於這麼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麼異議!”皇后聽了呂端的話,終於拿定主意讓太子登基即了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宋真宗。
正是由於呂端的清醒判斷和當機立斷,太宗身後可能爆發的一場宮廷動亂才順利地得以消弭,從而保證了大宋王朝這艘艨艟鉅艦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前進。
難不倒的呂相爺
呂端為官不貪不佔,兩袖清風,也不與貪官汙吏們來往,深受百姓愛戴,因此,那些貪腐小人便屢屢想方設法算計他。
春日的一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宋太宗在御花園大擺酒筵宴請群臣。大家興致正濃時,奸臣王繼恩趁機在太宗面前捉弄呂端,想給他難堪,便說:“聖上,為助今日酒興,何不出幾個題叫呂相爺答來?”
太宗一聽,倒也合乎他的聖意,便對呂端道:“朕來問你,當今何處酒好?”
“杏花村酒最好。”呂端脫口而出。
太宗又問:“何以見得呢?”
呂端笑答:“有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