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而王戎則生活在公元三世紀,比他們足足早了一千三百多年。
王戎不但有這兩個突出的優勢,而且他吝嗇鬼病發作的時候,其程度和那五位相比,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理說,出身於高門豪族琅琊王家的王戎(他的祖父王雄為幽州刺史,父親王渾是涼州刺史,都是封疆大吏)不該如此吝嗇,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大概和他在仕途上的一次挫折很有關係。王戎早年在荊州刺史任上時,曾私派部下為自己修建園林宅第,後被人告發並被免官,但他不久就花錢把官贖了回來。可能就是這次經歷使王戎深刻體會到“功”與“利”之密不可分,功名可以帶來金錢,而金錢則可以買回甚至買到功名,為了避免陷入司馬遷那樣因囊中羞澀而遭受腐刑的災難,王戎的眼光緊緊鎖定在了孔方兄、阿堵物之上。
現在讓我們刮刮眼睛,看看他的光榮事蹟吧!
貪婪的人好像並不少見,但像王戎這樣貪而又吝的傢伙似乎並不多見。據說,他經常手執牙籌(古代的運算工具)計算自己的財產,不分白天黑夜,樂此不疲,而其吝嗇和其貪婪捨命比拼,絲毫不肯落後,雖明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卻坐擁萬貫家財而不願花錢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整天一副病怏怏的模樣。老天爺竟然讓他活到了七十多歲,真是奇了怪了!
王戎好像跟李子很有緣,小時候因為判斷路邊多果之李必苦而不搶摘得以揚名天下,後來卻又因為李子遺臭萬年。以記載魏晉士大夫言行見長的《世說新語》在《儉嗇》篇中寫到:“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翻譯成我們現代的語言,就是說: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樹,貪財的他常拿李子去賣錢,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總是故意把李子的核鑽毀。雖然只有區區十六個字,王戎之吝嗇已躍然紙上,活靈活現矣!想一想王戎摘李鑽核的場面,肯定奇醜無比。
《世說新語·儉嗇》還記述了這樣的故事:王戎的女兒出嫁到裴家之後,從孃家借了一些錢,一直都沒有歸還,所以,女兒每次回來省親時,王戎立刻晴轉多雲,面部呈八點二十狀,直到女兒把錢還清,他才多雲轉晴,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單衣,而且仍然心疼得不得了,老覺得這件禮物太貴重了,於是在侄子完婚後又厚著老臉要了回來。
讓王戎欣慰,令我們驚訝的是,王戎的老婆竟然對他非常滿意,還深情款款、神經兮兮地稱他為“卿”,要知道,“卿”乃是當時丈夫對妻子的稱呼,所以,身為大老爺們的王戎不高興了,於是,他老婆說:“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結果,“卿卿我我”一詞很快就新鮮出爐啦。你看這兩口子,真是王八看綠豆——對了眼啦!
第44章 回鄉豈為鱸魚膾
西晉時期的張翰在歷史上不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但他為了故鄉的鱸魚膾和蓴菜羹而辭官歸鄉的故事卻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不時見於詩詞散文之間。
張翰放棄仕途回家做老百姓真的是為了鱸魚膾和蓴菜羹?
鱸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魚,以吳淞江所產最為有名,小學語文課本中便有“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詩句。鱸魚膾則是指鱸魚所作的臠肉,也就是鱸魚片。
蓴菜也叫菁菜,是一種鮮美嫩滑的珍貴蔬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主要產於江蘇、浙江兩省的太湖流域。
張翰的家鄉就在太湖流域的吳淞江畔,而且出身當地的世家大族,所以從小就經常吃到鱸魚膾和蓴菜羹,直到公元301年他應朝廷徵召離開故鄉到京城洛陽任職。
徵召張翰進京的並不是當時的皇帝晉惠帝,因為這個皇帝是個十足的傻子,而是代替皇帝執掌國家大權的齊王司馬冏。
司馬冏是司馬昭的孫子,父親司馬攸死後,他襲爵成為齊王。在“八王之亂”期間的公元300年,司馬冏和趙王司馬倫合夥廢殺了荒淫無恥、陰險毒辣的皇后賈南風,但後來卻受到了司馬倫的排擠。等到司馬倫篡位當了皇帝時,司馬冏再也忍耐不住了,於是聯絡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等共同討伐司馬倫,迎惠帝復位,於是晉朝歷史進入的短暫的齊王冏時代。
司馬冏執政後,敗家子、糊塗蛋的本色很快就暴露出來,他大興土木,“北取五穀市,南開諸署,毀壞廬舍以百數”;醉生夢死,“鑿千秋門牆以通西閣,後房施鍾懸,前庭舞八佾,沈於酒色,不入朝見”;任人唯親,封給手下的吮瘡舔痔小人一等公爵,號曰“五公”,對他們言聽計從;濫殺忠良,“主簿王豹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