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椿實邸保�八謂�督擔�閾拚�饕濉保�罷庵�┟衿鷚宥遊櫚牧煨洳緩茫�督怠保�鵲取K�銜�端�啊房梢浴白齜疵娼灘模�谷嗣穸賈�勞督蹬傘!�

(四)除此之外,還有少數人認為《水滸傳》就是寫“四海之內皆兄弟”,是寫“江湖義氣”,也就是歌頌“團結”的。當然,這個流派理論根據不足,沒有形成氣候。

可以這樣說:從明清以來,對《水滸傳》的評論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多了。我覺得,所有這些評論,雖然文章連篇累牘,甚至鋪天蓋地,有的還拉虎皮做大旗,聲勢洶洶,不可一世,強迫人家接受。但是卻都沒有說到“點子”即“要害”上。因此,到了今天,儘管它“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身份已經是“鐵板鑄定”,無法更改的了;再說,水滸故事,也已經家喻戶曉,政府不可能再一次下令嚴禁,就好像雖然我們不信宗教,但是為了看懂西洋小說,卻不得不去讀《聖經》一樣。但是,也仍然有必要對《水滸傳》這部書做一次全面深入的重新評定。不但要把歷代封建皇朝強加給它的不實之詞推翻,也要把沒有學通馬列主義、卻以馬列主義革命家自居的姚文元之流的“無產階級革命派批判家”的溢美之詞洗刷掉,還它一個真正的本來面目。——這,就是對《水滸傳》的第四次認識,也是最新、最到位的認識。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們的思想認識,也應該跟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作為一個“今天的人”,就應該用“今天的”唯物歷史觀和是非觀來對《水滸傳》作出恰如其份的評價。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標準也就是“條條框框”,當然是應該有的。不然,“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也就無法客觀地評價。這個標準,既用不著搬什麼什麼大部頭的書來引證,也用不著聽什麼什麼“家”的御筆欽定。照我看,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這桿秤的最低標準,就是“是非善惡”四個字;最高標準,則是以國家、民族、社會為前提,凡是維護、發展國家、民族、百姓利益的,都是好人好事,反之則否。當然,任何人都是“立體”的,一個人的一生,不一定天天干好事,也不一定天天干壞事。甚至所幹的某一件事情,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是總還有一個“主流”或曰“重大事件”作為評價的依據。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這個人所做的事情,對國家、民族、百姓是好是壞,應該是“是非分明”的。但是分析歷史人物,其前提必須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這才叫做歷史唯物主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水滸傳》是一部奇書(4)

例如關於“投降派”的定義,絕不能根據他是否“投降”來判斷他的是非好壞。中國今天是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但是倒退幾百年,清兵入關以前,滿族建有自己的“後金國”,和“中國”已經斷絕了“宗主”關係,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了。他們的“入主中原”,無疑是“侵略”行為。像洪承疇、吳三桂、施琅等人,無疑是“鐵桿兒大漢奸”。今天施琅的後人施××教授愣說他的先人“施琅大將軍”統一臺灣有功,是“民族英雄”,這就無法叫人接受。按照這個邏輯推理,吳三桂給滿清帝國打下了半個中國“有功”,更應該是“民族英雄”了。再往前推一步,假設中國當年被日本軍國主義滅亡,若干年後,果然形成了一個內部統一的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那麼,汪精衛是不是可以算是建立並統一了這個“共榮圈”的“民族英雄”呢?

同樣道理,對於宋江等人,也不能用他們是否投降“朝廷”來認定他們的好壞,而是要看他們對社會的發展、對國家、民族、百姓的好壞來判斷。宋江等人大多數不是農民,他們在北宋末年那個內憂外患頻仍的年代,不去殺貪官、抗金兵,卻聚嘯山林,打家劫舍,危害百姓,說他們是農民起義,就難以成立;還要說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帶來很大好處,恐怕就更難以服眾了。但如果他們投降了朝廷,全體都去抗金兵,這算不算給國家、民族、百姓辦好事?算不算民族英雄?照我看,如果真的那樣,儘管他們曾經禍害過老百姓,但是最終還是走上了“正路”,成了“正果”。他們如果犧牲在抗金前線,是應該稱他們為民族英雄的。我們不能因為趙宋王朝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權,宋江等人投降了這樣的政府,就是“反動的”、“失節的”行為。——可惜的是:歷史上的宋江投降以後,究竟去了哪裡,是什麼下場,已經無從查考了。《水滸傳》中寫他們投降以後去徵遼、平王慶和田虎、徵方臘,則是子虛加烏有無疑。如果施耐庵聰明一些,寫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