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水平,我可以作出的判斷是:

良好習慣助你成功,

不良習慣為成功設定障礙,

習慣的不斷強化逐漸演變為性格,

性格對事業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把握人生,從習慣入手

因工作關係,二十幾年一直少不了和家長打交道。我有一個感覺就是今天的家長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家長們也有著很充分的理由:今後沒有高學歷在社會上就立不住腳,就沒有地位;沒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就吃不開。於是乎,《哈佛女孩劉亦婷》一出版,便在家長中掀起一股“劉亦婷熱”,他們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哈佛男孩或者牛津女孩,最不濟也要成為清華男孩或者北大女孩(其實在很大成分上是在滿足家長的虛榮心)。看影視明星出人頭地,風光無限,於是家長陪著孩子擠破了電影學院等藝術院校的大門。這幾年足球運動員又出風頭又掙大錢,馬上就有家長“從娃娃抓起”,期盼著也能培養出一個球星。而多數家長還是從戰略目標出發,讓孩子“全面”發展,除了正常的學校學習以外,在校外數學學奧數,英語學劍橋;學書法、學繪畫、學樂器;學游泳、學體操、學跆拳道。孩子們豈止有一技之長,簡直就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家長們真是在用自己的一片苦心,為孩子鋪就成才之路。有許多家長在與我交談中明明白白地表示:不指望孩子成什麼才、成什麼家,只希望他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能自己養活自己就行了。雖然看起來對孩子期望值不高,但不難看出是家長們對孩子“不是那個材料”的一種無奈,其實“望子成龍”永遠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希冀。

希望孩子出類拔萃,盼望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都不是過錯,都是家長美好的願望。但我以為憑藉一技之長,尤其是文體方面的一技之長能夠享用終生的,畢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而隨著我們國家的富強、繁榮和不斷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必將增速,現在家長們集中關注的升高中、考大學將越來越不是什麼難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終將被打破。據報載,北京有望在四年內普及高中教育。這對於在重壓下的學生和為了孩子費盡心血的家長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可是孩子讀了高中、上了大學,就一定能夠成才嗎?家長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不一定!因為比起求得一紙文憑,教會孩子做人,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更有難度,也更為重要。下面所舉事例就是最好的說明。

清華學子劉海洋用硫酸潑黑熊,有才無德。

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對同宿舍同學痛下毒手,連害四命,居然還冷靜地把屍體碼放在衣櫃裡,實屬有才而無人性。

首都經貿大學學生付強,為報復宿舍管理員放火燒宿舍。他的律師指出:在應試教育下長大的付強缺乏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

洛陽工學院碩士研究生金繼新,就為一門數理統計需要重修,遷怒於自己的恩師,用水果刀把夏蓓蕾老師扎傷。據說“他具有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屬偏執型人格障礙”。

就在今年5月16日,江西醫學院2000級在校大學生,手持水果刀在南昌市中心,1小時內連刺7人,造成2死5傷的慘劇。

……

這種案例時常見諸報端,還是不要過多列舉了。這都屬於比較極端的個案。還有大學生跳樓等自殺事件時有發生,女大學生當三陪小姐等等。至於說影視歌星吸毒、鬥毆、搞同性戀,運動員違規泡吧、服用興奮劑、足球運動員參與賭球等演技高而素質低的種種表現就不屑一提了。

多年來我向學生及家長們力推我的教育理念:“人才”二字人在先,要成才先做人。做人看起來是個大題目,實際上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就是從培養孩子的每一個良好習慣入手,或者從糾正孩子每一個不良習慣做起。

我案頭有一本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成就一生好習慣》——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做法,的確是一本好書。作者把孩子應該具備的良好習慣及培養方法一一列舉,面面俱到。家長如果能從孩子呀呀學語時就參考此書,肯定受益。但是根據多年的教育實踐,我建議家長們對於剛剛升入初中,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重點培養三大習慣:誠信、讀書、守時。我的理由有三:

一、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再不好的孩子這時候也會萌生“改過自新”的願望,不希望新老師、新同學再發現和抓住自己以往的過錯,這是鼓勵孩子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