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能迅速復興,就是有堅強民族文化,企業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
走進臺灣積體電路公司,可以看見這10條經營理念,懸在牆上,印在檔案上,連餐廳的電子看板,都打上去。公司副總經理林坤禧說:“企業文化要落實,員工的升遷、考核都要以此為標準。例如公司的經營理念中,第一條就是誠信,誠信就應該擺在考核專案中,作為升遷、加薪及紅利的依據。”
一旦企業文化紮根,林坤禧說,就能免除很多爭議,也節省時間(管理成本),例如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經營理念中,有一條是堅持代工本業,自己不做產品,以避免和客戶利益衝突。因此面對做產品,可能比做代工利潤還好時,管理階層不必討論,就已有共識,不會涉足產品製造。
企業文化紮根,更必須依賴日常執行。例如往常,客戶服務都由業務部門負責,張忠謀現在規定每位副總都必須分攤拜訪客戶,客戶有問題,可直接找到副總經理解決。“要自己聽客戶的意見,才知道有這麼多難題要解決,”執行副總蔡力行指出:“只聽業務人員回來報告,永遠隔一層,不會有這麼強的迫切感。”前線打仗固然重要,但臺灣積體電路公司更注重公司基礎建設。
面對未來,臺灣積體電路公司將在海外建廠,公司將急速擴張。身處第一線的張忠謀,對公司到時能否有足夠的訂單,並不心焦。反而致力加強幕僚運作,如財務、營銷、人力資源,也就是基礎建設,“後方堅固,”他說,“業務才能全力衝刺。”
在策略方面,面對眾多競爭者,臺灣積體電路公司希望以品質競爭,提供間隔服務,而非殺價競爭。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的客戶多半為美國大設計公司,年營業額為10億美元以上。他們關心的是,產品是否能如期上市,技術是否領先。
常做長途旅行的張忠謀外出,儘量坐新加坡航空的飛機,就是因為新航飛機新、安全、服務好,因此新航常滿載,獲利率為全球之冠,“這就是間隔服務帶來的競爭力,”他說。
哈佛大學策略大師波特指出,面對未來經濟競爭,管理改善,組織重整固然重要,但惟有與同行策略相異,產品與服務相異,才能常保競爭優勢。
經過這一輪考驗後,張忠謀旗下的企業會如浴火鳳凰,振翅高飛,成為專業霸權。
◇造鐘而不報時的人
1997年除夕,臺北飄著微細的冷雨。面對低迷的半導體市場,張忠謀領導的企業,仍步伐堅實,邁往目標。
67年的歲月中,他曾經攀登事業頂端,他也曾遭受挫折,看過人情冷暖,更嘗過人間疾苦,對生命中諸多層面,已雲淡風輕,惟獨對事業的熱情有增無減。做了40年專業經理人,“他仍然如創業家,”臺灣積體電路公司副總經理黃彥群說。
一生很少休假、絕少旅行,所有的生命都奉獻在工作上,尤其中年回臺灣後,默默建立半導體王國,默默克除萬難,建立世界級企業。他相信美國人能,中國人也能。
假日,當公司員工帶著家人,享受豐足的生活時他仍然不改工作熱誠,一手建立半導體王國的他,往往在臺北寓所,獨自思考公司未來、公司策略,手中的菸斗一閃一滅。此時陪伴他的是,古典音樂和滿室的書籍。
對自己、對他人,設下高標準,引起一些人對他的兩面評價。“我有時走得太急,顧不到別人的感受,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會傷到別人,”他說。
和大部分企業家一樣,他儘量爭取時間,運動強身、充實知識,做事業的衝刺。他要在未來幾年,把臺灣積體電路公司、世界先進、慧智,能從大圈子(世界)裡的小人物,變成大圈子裡的大人物。“他們做到大人物,我也許看不到,”張忠謀在寧靜的家中說,“但是,現在我幫他們打下基礎。”
與張忠謀接觸不多的人,很難發現他的魅力。對事,他語言平實、沒有雄辯滔滔的風采、也沒有一呼百諾的魅力。對人,他個性拘謹,不會和人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也不會大力鼓舞。他只是靜靜地擬訂策略、建構制度、改善組織。美國哈佛大學柯林斯比較很多著名企業領袖後,發現領導人不如人們所想象的,熱情洋溢、狂熱十足,相反地,他們沉默、深思、謹慎。“他們造鐘,而不是報時,不強調個人魅力,專注組織永續,”柯林斯說。
如果生命的樂趣是在不可預測,張忠謀似乎不太有趣。凡事講究規劃,企業要規劃、事業要規劃……
如果生命的意義是在享樂、休閒,一生絕少休假、絕少旅行,他的生命似乎也不太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