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朝鮮的情況就和中國沒有一根毛的關係了。
日本政府在要求中國停止殘害日本僑民時,中國給出的答覆是,這是朝鮮人民的行為,與中國無關。
日本政府此時才真正意識到,中日之間的關係,已經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了。
此時已經不是日本臣服就能解決問題的了,中華帝國顯然不會接納日本。因為日本發動了多次對華戰爭,其狼子野心,使中國永遠不可能接受日本。
調停進行的還算是比較順利的,中華帝國對於日本要求將兵力撤出的條件,並未提出太多的要求。
讓日本賠款的問題。
首先日本沒錢賠,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英美也不會同意。
再說賠款了也是給朝鮮,早日解決朝鮮問題才是重要的。
在經過了近半個月的談判之後,日本與中國簽訂了一個《朝鮮和平協議》。
協議中,日本承認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並將在一個月內撤出所有朝鮮日軍。
同時日本向中國繳納一千萬美元的贖買費,等於是拿錢買人,而中國也將釋放俘虜的四十萬日軍。
同時日本退出佔據的對馬島,將對馬島歸還朝鮮。
協議的大致內容就是這樣。
協議簽訂的當天,日本政府就對朝鮮的日軍發去了命令,讓他們放棄抵抗,組織撤退。
盤踞在山區的日本接到了本土的命令,一個個都垂頭喪氣,但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很快他們就走出了山區,在中國國防軍的看守下前往港口乘船離開朝鮮。
這個協議的簽訂,意味著中日朝鮮戰爭的結束。
這次中日朝鮮戰爭只打了一個多月,真正結束戰鬥的還不到一個月。
中華帝國國防軍再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中國的國際地位上升迅速,此時的中國已經是一個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強大國家了。
中日朝鮮戰爭的勝利,更加堅定了中華帝國全體國民對國家未來前景的信心。
可以說,如今的中國,氣運如日中天。
協議簽訂的當天,朝鮮人民陷入了熱烈的歡慶之中。
解放了,朝鮮解放了。
朝鮮人民歡欣鼓舞,李安也回到了朝鮮,在中華帝國的幫助下,開始組建朝鮮郡國政府。
在組建朝鮮正式政府期間,中國給朝鮮提供了一筆救濟糧,以幫助朝鮮政府能夠渡過初期階段。
朝鮮百姓也分到了土地,李安承認了之前臨時政府的許諾,並兌現了這一諾言。
5月22日,李安被中華帝國冊封為‘朝鮮郡王’,並規定了朝鮮作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所應承當起的責任與義務。
中華帝國給與朝鮮較大的自由,朝鮮郡國則不能做出有損於中華帝國利益及危害中華帝國安全的行為。
同時中華帝國在朝鮮郡國境內可以自由駐兵。
而朝鮮,每年都需向中華帝國進貢。至於進貢多少則沒有限制,畢竟在這種經濟時代,靠進貢來剝削太沒技術性,所以只是當成一個禮節來做。
作為附屬國,朝鮮應有相對的禮節。
同時中華帝國也如同在交趾一般,成立了一個朝鮮漢化部,專門對朝鮮進行深入的漢化。
普及漢字是沒難度的,朝鮮也是用漢字,主要的就是普及漢語普通話。
朝鮮的局勢相比交趾要簡單得多,因為這裡將只有中國資本,要想從朝鮮擠奶也簡單得多。
而中國也未想過要將朝鮮真正納入帝國版圖。
有時候不是版圖大就好的,版圖內若有其他民族大規模的存在,也是很棘手的一個問題。
如果像是印尼那樣的地方,中華帝國還可以進行清洗,把猴子們消滅掉。而在朝鮮顯然不行,雖然夏鈞被後世的韓棒給噁心到了,但這個時代的朝鮮人還是漢化程度很高的,中國也不可能對朝鮮人進行清洗。
所以做好的辦法,就是排除在版圖之外,又對朝鮮有控制能力。
中華帝國在中日朝鮮戰爭之後,擁有的附屬國達到了四個,南洋共和國、果敢郡國、交趾郡國、朝鮮郡國。
實際上是六個,還有拉希德阿拉伯王國,以及俄國。這兩個國家雖然在名義上不是中華帝國的附屬國,但實際上並無太大差別,只是中華帝國對其控制能力不如四個附屬國那麼強。
四個附屬國之中,南洋共和國和果敢郡國的地位是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