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記載不盡可靠。不過,已經遠傳到朝鮮,可見這個傳聞傳播之廣,也可見在雍正剛剛繼位之際,未來的乾隆皇帝的大名以及其與祖父的特殊關係就已經廣為全國所知。從雍正登基之時,弘曆就已經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雍正元年正月十一,雍正皇帝即位後首次前往天壇,舉行祈谷大典。還宮後,雍正把弘曆召到養心殿,賜給他一塊肉,讓他吃掉,此外沒再說一句話。弘曆默默吃掉這塊肉,味道十分鮮美,不過分辨不出是什麼肉。乖巧的他吃完肉後,也沒有多說話,就退了出來。不過此事給了他極深的印象。因為在此之前,不論什麼事,父親對他和弟弟弘晝同是同等對待。而這次只獨獨召見他一人,並且是在剛剛從天壇回來之後,顯然是有深意的。從那時起,聰明的弘曆就已經知道自己被父親默定為太子。(《乾隆御製詩五集》)
第二節 寶座上的新面孔
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特殊體質的遺傳,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幹脆利落,很少拖泥帶水纏綿病榻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這四代皇帝,死前都沒有什麼徵兆。從“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則三天,長不過一週。因此,嗣皇帝的詔書中往往有“忽遭大故”、“聞之驚慟”之語。
不過,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還是更為突然了些。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點左右,大學士張廷玉剛剛就寢,突然被一陣急劇的敲門聲驚醒。
圓明園的太監前來傳旨,召他火速入宮。
張廷玉一邊向圓明園“疾趨”,一邊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剛剛見過皇帝,怎麼這麼晚又宣召?
從西南門進入圓明園來到寢宮,他驚訝地看到,雍正皇帝躺在大床上,已經兩目緊閉,呼吸微弱,不認識人了。
張廷玉在*中說自己當時的反應是“驚駭欲絕”。雍正今年不過五十八歲,年齡並不算老。前兩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體確實有些不爽快,不過仍然辦事如常。雖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見大臣,處理政務,何以這麼快就陷入彌留狀態?
太醫進藥無效,拖到二十三日子時,在大家的惶惶無措中,雍正去世了。(《張廷玉年譜?雍正十三年》)
對於雍正的去世,後人產生了種種推測,其中最荒誕不經的說法當然是呂四娘飛劍取首級。不過當代史學家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雍正的暴亡是服用丹藥所致。
作為清代帝王中最有個性的一個,雍正的為人行事多有離經叛道之處。他精研佛法又迷信方術,對道教的丹藥理論十分感興趣,平時愛吃丹藥“即濟丹”,還經常把它賜給自己的親信大臣。他在後宮之中養了幾位道士,他們的任務就是為他提煉能令他增強精力、延年益壽的“仙丹”。(《雍正傳》)雖然正史不敢記載,但考諸多種史料檔案,原本沒有致命大病的他,應該確係病急亂投醫,在道士的勸說下服用了含有劇毒的“丹藥”而提前離開了人世。最有力的證據是雍正死後第三天,嗣皇帝就將宮中那些煉丹的道士全部掃地出門。(《清高宗實錄》)
二
雍正去世如此倉促,以至於沒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詔。誰都知道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確定新君。弘曆和弘晝此時忙於大聲哭號,宣佈誰是新君這件事必須由大臣們來完成。
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劇,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之制。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他就親書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群龍無首之際,還是德高望重的張廷玉先鎮定下來。作為雍正帝的親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儲的全過程。在年譜中,他回憶說:我和鄂爾泰對聚集在寢宮的王大臣們說:“大行皇帝生前寫有傳位密詔,曾讓我們二人看過。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詔。”大家說是。於是命令總管太監去找。總管太監說:“這件事皇上沒有和我們說過,不知道密詔藏在哪。”我說:“大行皇帝當日密封的檔案,應該也不會多。你就找外面用黃紙封著,背後寫一個‘封’字的小盒,應該就是。”(《張廷玉年譜?雍正十三年》)
一小會兒,太監把密詔找到了。王大臣等大家共同捧到燈下宣讀。
雍正的遺詔原文如下:
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仁皇帝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