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不合人意,但在正面作戰跟依託工事的防守方面還是很有效的,結果向大欽差透過吳可採購了一批足有八百杆來福槍,作為大營守備人馬的補充武器使用。
吳可當然不好意思向欽差大臣要錢,何況他也不差那點錢,乾脆直接帶走大營之中近五百匹戰馬跟駝馬,直接再讓鄉勇隊多一箇中隊的騎騎編制。
皖北大地可以說得上一馬平川,騎隊的激動靈活在能力皖北地區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騎兵在古代戰場上絕對是陸戰王者,一箇中隊的騎手看似人馬不多,但絕對能讓鄉勇隊的實力有明顯提高。
在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之前,除非後勤倉庫了堆積幾年也用不玩的彈藥,不然戰場上還是得靠冷兵器解決問題,況且這時代的火槍真的也就一般般……
第331章目標
裝備和鄉勇隊內部兵力調整的事情,吳可只掌大局具體的事務都有小弟來辦。
鄉勇隊發展到現在,人數過萬依舊還在不停的餓擴張當中,不能再像之前人熟稀少時那般一味的偏重步兵。換句現代點的話說,要多兵種共同發展齊頭並進,這樣才能讓鄉勇隊的實力在短時間內更進一步。
沒見湘軍就整了個水軍出來,能夠輕易抵消太平軍水師的作用,結果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屢戰屢勝,要不是戰線拉得太長有些驕傲自滿,完全屏棄了水軍優勢的話,太平軍哪有現在的風光日子?
對,他現在已經不滿足於欺負國內的小朋友,把目光放到了囂張霸道的列強身上,琢磨著自家小弟跟列強軍隊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別說什麼列強底蘊深厚之類的廢話,第一次工業革命確實讓西方列強們的實力得到飛速提升,可表現在軍事實力上卻並沒有與此時的大清,拉開到讓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步。
以此時列強普遍裝備的遂發來福槍來說,裝彈時間跟射程絕對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此時遂發火槍的威力和射程,甚至比不上製作精良的弓弩。
以鄉勇隊對弩弓運用的重視程度,與同等數量的列強軍隊互轟,在沒有火炮支援的情況下,誰輸誰贏真不好說。
不是他自大,隨著官位迅速提升,手頭能夠運用的資源越來越多,鄉勇隊也逐漸開始淘汰之前大量裝備的劣質連射手弩。
但一切問題在一品提督這樣的官位面前都不算什麼,弩弓製作再麻煩只要多調集工匠就是,而且製作出來的都是那種射程遠威力大的玩意,當時在河南綠營府庫裡的弩弓幾乎被他清空。
鄉勇隊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弩弓部隊,兩個中隊六百來人全都操作弩弓,在戰場上所能發揮的威力極其驚人。
更別提還有小型投石機跟弩炮這等兇器,可能行動有些不便但威力絕對是槓槓的,當然比不上陸戰支援火炮,但對於國內複雜地形作戰已經綽綽有餘。
裝備了多種利器後,吳可自問鄉勇隊的實力幾乎呈幾何倍數增長,之前在與太平軍還有捻匪的戰鬥中就可以發現端倪,就算處境再危險也從沒被打垮過。
長時間勝利積累起來的自信可不是開玩笑的,眼下的鄉勇隊雖然在吳可眼中還有很多不足,但放在外人眼中那是絕對的強軍。
吳可也有這個自信,真要不顧一切強攻金陵的話,破城估計還有些難度,但重創太平軍守城人馬絕對沒有問題,當然鄉勇隊自身肯定也會遭受傷筋動骨般的巨大損失。
當然吳可不會傻到這種程度,沒有讓他心動的巨大利益誘惑,他是絕對不會輕易讓手下弟兄犯險的。
以他此時剛剛弱冠之齡的年紀,提督之位幾乎已經可以算得上官路上的頂點,要不是時值亂世想混個七品把總都難。
短時間不會有讓他再進一步的機會,因為不是文職出身,想要再進一步就只有總督一途,就向江南大營主帥向榮那般,因此他現在對跟太平軍戰鬥沒多大興趣,純粹吃力不討好沒啥意思。
所以他對打淮南諸地沒興趣,當然跟張亮基說的理由也是一個方面,真打下了淮南地區鄉勇隊跟廬州巡撫衙門絕對會被太平軍當作必須拿下的物件,到時候倒黴的還是他們幾個。
有了皖北幾個州縣的地盤已經足夠,雖然窮點但好管理不是,之前皖北地區的地主豪強被太平軍整得差不多了,新來不配合的官員又被架空,可以說除了要顧忌一下張亮基的面子,他就是安徽毫無疑問的土皇帝了。
雖然歷史知識很是匱乏,但吳可也知道距離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沒多久了,到時候他肯定要插上一手,特別是當他知道列強多有囂張之後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