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點頭,“怎麼,先生有方法教我?”
張梅生一笑,“良策談不上,但是方法還真有幾個!某還在湖廣總督府內司職的時候,曾經查閱過這五年來省內的水位、降雨、旱澇記錄,發現五年來省內降雨逐年遞增,幾年來漢水沿岸年年旱澇,多地堤壩都是道光、咸豐年間修建,只有少數也是前朝光緒年間修建,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如今我在修建沙洋堤壩時便發現,上下游不少地區河壩都已年久失修,只怕再遇一場大雨便要出事了!北方几府既然因戰多有災民,大帥不妨招募些災民沿河修建堤壩,開挖河渠。一來可以吸引一部分災民南下幫忙修建堤壩以工換食;二來可號召府內富商鄉紳捐款減輕修築負擔;三來可省去招募民夫之花費,剩下的錢還可多置辦些米糧、棉被;四可傳播大帥跟軍政府之美名。此乃一箭四雕之計!”
一側何進不禁對他高看了一眼,他本人常在外地領兵,因此對於這張梅生卻不甚熟悉,方才見他要把土地賣與鄉紳等,普通出身的他自然明白沒了土地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艱難,自然瞧他不起。如今聽他一番話,對他印象不禁改觀了一些,心想能入大帥的辦公室內的果然不是簡單之輩,不過他仍皺眉道:“這位先生法子雖好,不過最多分走三分之一的災民,還有許多該如何處置?”
“軍政府最近正要擴兵,可從中擇青壯編練一軍!”
一側陳天祥加了一句,“這樣約莫能夠消化一萬人!”
如今僅靠六個協不足一萬五的殘兵守著軍政府管轄的大半個湖北,兵力不足已經成為了制約軍政府前進的主要障礙之一了。因為在北線戰事方才打響的那一刻,李漢便制定新計劃要在戰後重新招募三萬五千新兵,配合如今他手上的兵力,組建四鎮革命軍。張炳乾已經得了他的命令,在荊州先一步招募了三千多人訓練了起來,這一次短時間之內倒是不用擔心大戰,因此新招募的新兵們有了足夠的訓練時間。陳天祥的提議也很不錯,應城等地的確不適宜再招募新兵了,否則他麾下計程車兵就有太多的鄂中籍,日後若是發展起來了,太多同鄉軍官不方便軍政府的指揮,因此他的副官一提醒,他便點頭應了下來,可以從饑民中招募一些精壯便編入軍中。
不過饒是如此,面對著十數萬的饑民,他發現還是不夠。仔細思考了一陣,突然之間他心中一陣明悟,這一次的饑荒未嘗不是一次機會。他一直都想改變國人的不健康飲食習慣,想要用更加營養且產量更高的土豆代替北上慣食的小麥跟南方的大米。省內多有種植土豆的,不過因為很難賣出去,所以一直種植都不多。他本已經開始著手安排軍隊將土豆替代麵粉、大米成為主食,即使不能成功,他也要令土豆頂替了糙米、雜糧成為大眾口糧。比起廉價的糙米、雜糧,土豆的產量數倍於其,無論成本跟收益兩者都遠不能想提並論,唯一掣肘了土豆進入千家萬戶的除了本土品種產量沒有明顯優勢外,剩下的便是不能給種植者帶來獲益,以及千百年來民眾早就習慣了大米跟小麥。論起品種,他已經找人從漢口租界區聯絡了美國商人,採購了一批美國優質的大西洋土豆的種子。至於民眾的習慣,難道都沒東西吃了,軍政府送上摻雜著土豆澱粉製作的雜糧窩頭,還有人會跟自己的小命過不去不成。
這一段時間來,由於軍政府大量採購土豆,連帶的省內不少地方都開始種植起土豆來了,這是個好習慣,民眾真正從種植土豆之中獲利了,才會自發的去種植這種比之小麥、大米更加高產的作物。
他之前本就有打算,招募一批熟悉農事的百姓來幫忙種植土豆。為此還準備將僱人購買的大西洋土豆種子全播下去,雖然沒有大棚,不過土豆是適應性非常強的作物,加上荊州地區算是南方多過北方,雖然因為溫度的原因,產量可能會減少許多,不過比起到明年三月才能發芽的其他作物,土豆最多再遲一些便能收穫了。
摩擦下巴思考了一陣,他終於拿定了主意,“先生,晚些時候由你起草檔案,責令光化、襄陽一代饑民南下趕往荊州,沿途命令各地方籌備糧草供應,明日軍政府會拜訪府內所有糧草商人,大量收購糧食以應付饑民。若是有人再趕推說沒有,哼。。。”
他冷哼一聲,“這鄂中還是軍政府說得算,區區幾個糧草商人也敢猖狂,便叫他永遠不得踏入軍政府的勢力範圍內!命人加大土豆的收購,我命人往租界區採購的壓磨土豆澱粉的機器最遲半月便能從上海運來,到時便能徹底解決了饑荒情況了。”
土豆澱粉的磨製跟傳統的大麥、雜糧不同,國內一般是很少能夠見到的。不過所幸經過奧匈帝國的洋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