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者的角色,而將大部力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座高教育水準的私立學校上來;準確的說,是在新光紙業上林業專案前夕,海裕就徹底撤出錦湖了。
李遠湖走下車,平靜的看著這個可能是省內最富裕、與兄弟叔伯鬧翻不再往來的女人,的確很漂亮,舉手投足間有著雍容優雅的氣度,應該是她的縱容,才讓張恪有機會成就一個璀璨奪目的錦湖。
這幾年,國內湧現的貴族學校不少,也有不少將分校開到東海省境內,但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像謝晚晴不計成本往海裕國際私立學校投入的,絕無僅有。目前能看到的還僅僅是硬體的投入,海裕國際學校將採取與國內教育體制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方式,這一點還無法看出來。
海裕國際私立學校成立之後,也不是向社會公開招生,前期也僅僅是考慮招收錦湖體系內員工的子女,當然,生產一線的普通員工現在還很難承受些海裕國際私立學校的高昂教育費用,但是錦湖想從全球各地招募頂尖的技術與管理人才,就不得不為他們的家庭考慮周全。絕大多數的華人父母是願意為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在工作選擇上做出讓步的,偏偏高知分子的家庭都為國內的教育現狀堪憂,輕鬆、能充分發掘孩子天性與才能的教育,才是他們所追求的。
聽謝晚晴介紹過海裕國際私立學校的辦學前景,李遠湖心思一動,側頭跟懶散少年似的坐在一旁、很少說話、眼神四處亂轉的張恪說道:“錦湖為旗下的員工考慮很長久啊……”
“哦,”張恪哂然一笑,說道,“哪裡是我想的?錦湖這個團隊都善於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不過也沒有什麼不好,種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手趴在桌上,問李遠湖右手的唐學謙,“這話是這麼說的吧?”又跟李遠湖說道,“要想招聘頂尖的技術與管理人才,必須有讓他們嚮往的生活環境才行,換作非洲,給他們再高的年薪,都沒地方花去,誰高興去?有些條件,市裡一時不具備,錦湖就要為旗下的員工優先考慮,除了學校之外,錦湖還要考慮投資建設一個大型的社群,讓那些外鄉籍的員工在海州安家樂業……考慮到錦湖日後的發展,這個社群總要容納幾萬人才夠……”
錦湖旗下含新光紙業與愛達集團在海州擁有員工才五多千人,張恪的話說得隨便,卻也透露出錦湖以海州為重心發展的長期規劃來。
之前,愛達集團在北京大造聲勢,又是購樓、又是與北京的企事業單位開展廣泛的合作,讓李遠湖產生錦湖有將總部遷往北京意向的猜測,李遠湖也怕張恪少年心性發作不按規則出牌,這才是他這次海州之行的目的。
到這時,李遠湖算是稍稍安心下來。
第539章 第二工業開發區
益隆鎮的電子工業園是李遠湖海州之行的最後一站,黃昏的夕陽光照在平整的柏油路上,道路兩側種植著細高的小白楊。
車隊之前經過象山風景區,又經過植物園與美輪美奐的海裕國際私立學校,益隆鎮鎮中心老街兩側的屋舍就顯得有些陳舊。穿過老街,就能看見東面電子工業園區星羅棋佈的廠房與辦公樓。
益隆鎮的老街夾在中間,尤其的顯得破敗。
“幾年前,我剛到惠山時,就曾到海州來交流學習,也在這條街上吃過小江魚宴,對這地方有印象,這幾年來,好像變化不大。”李遠湖的車上,依然只坐著蘇逸群、陸文夫,還有他的秘書高真。
李遠湖沒有要對唐學謙表達親近的意思,沒有邀唐學謙坐他的車,這落在有心人的眼裡,就是一種政治姿態。
“哦,之前有建新鎮的計劃,這段時間,他們想將新橋、象山、益隆三鎮單獨劃出來成立第二工業開發區,之前的新建計劃都被臨時隔擱置不議……”蘇逸群去電子工業園區的有限幾次,每次都是從東邊的大道經過,一次都沒有到益隆鎮的中心街道上去,不過對一些情況還是能做到了若指掌。
在原有的開發區之外,將新橋、象山、益隆三鎮單獨劃出來成立第二工業開發區,是唐學謙、宋培明等人年前才有地設想。要真正地落實這個想法。卻落在蘇逸群的手裡。蘇逸群更想保持原樣。或者將益隆鎮的電子工業園與新橋鎮的造紙工業園都併入開發區去;且不論工業佈局上地優劣,至少不會太突出的顯耀唐學謙的政績。
就算要單獨成立新的工業開發園區,也要拖一兩年才對他更有利。
“錦湖要在這附近為旗下員工投資建造大型的高檔社群,大概也與新鎮建設規劃有關……”陸文夫這麼說。也是公允之言。
李遠湖聽了心思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