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譬如,微軟最早是以MS…DOS起家,佔有80…90%的軟體市場,是微軟最賺錢的商品,但是DOS被視窗所取代,不是由於競爭者的威脅,而是自我的更新。每一次微軟擁有一個市場,就不斷向自我挑戰,推出更新的商品。

隨著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免費技術支援年限的相繼到來,蓋茨也先後放棄了這些曾經為微軟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主力產品。如今,微軟公司已經放棄了開發Windows 2000 SP5的計劃,它將在2005年中期釋出Windows 2000 Update Rollup,並將之作為Windows 2000作業系統的最後一款升級包。

當然,蓋茨在遭遇市場難題時,也會毫不猶豫地放棄相關的開發工作,不管之前曾經有多大的開銷。2003年,微軟告知包括三星和LG在內的部分智慧顯示器開發廠商,將放棄為智慧顯示器開發2。0版作業系統。

智慧顯示器是微軟為了使使用者能夠在室內自由辦公而提出新理念,採用的是微軟Windows CE處理器和無線連線技術。在最初發布時,它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但是由於智慧顯示器小尺寸產品的顯示面積比大多數平板PC小,但不比平板PC便宜,大尺寸產品又太笨重,不便於在室內隨手移動。微軟認為其市場前景堪憂,因此果斷決定撤銷該專案。

2004年,微軟又先後撤銷了兩個專案的開發,一個是可以把內容管理、電子商務和“EAI”多種功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的“Discovery”軟體包。另一個則是未來蘋果Macintosh版本的IE瀏覽器。這兩個專案撤銷的原因也很簡單,前者是因為公司在對使用者的需求調查時發現,使用者對於從該公司購買一個整合了多種功能的軟體包並不感興趣。後者則是因為隨著蘋果的Safari瀏覽器的出現,微軟認為使用者使用蘋果的瀏覽器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微軟沒有必要介入與其競爭的Macintosh作業系統。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只有把握住了市場的需求,並將你的技術革新變得方便實用,你就會牢牢地佔據市場,你也會以此為動力,不斷發展。蓋茨在眾多無利可圖的專案上的放棄之舉,意味著他可以集中更優勢的兵力在公司主打產品上進行更完善、更迅速的研究。他在軟體的開發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戰略的眼光與膽識,已經成為微軟良性發展的要素之一。

逆向思維,獨闢捷徑

敢打敢拼,懂得取捨是一直蓋茨在經營過程中的優勢,但是作為電腦天才的蓋茨常常還別出心裁,逆向思維,獨闢捷徑,運用別人不敢想或者是想不到的機會來賺取財富。蓋茨最初與IBM合作的故事就十分有代表性。

當時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不像今天這樣龐大和赫赫有名,他們最初開發的軟體都是小型廠商的,當IBM突然找上門來時。蓋茨滿口應承,聲稱馬上可以開發出IBM想要的作業系統。

當然,這似乎也是微軟公司的傳統。微軟最初在為阿爾塔計算機開發BASIC程式時,他們同樣是先承諾對方可以在8個周的時間內完成開發工作,雖然他們當時連機器都沒有見過。

當然,世界首富的思路確實是不同於常人的。在與IBM簽訂協議後,蓋茨沒有挑燈夜戰,自己去編寫程式,來開發這樣的系統——在規定的時限內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相反的,他開始尋找一家已經完成了開發電腦作業系統這項複雜工作的公司,並最終以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套作業系統。

這套系統經過蓋茨六個周的改裝後成了大名鼎鼎的MS-DOS作業系統。在MS-DOS作業系統的基礎上,微軟後來才又 開發出了Windows作業系統,而今天,微軟的作業系統已經佔據了全世界90%的個人電腦市場。

不難看出,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產品,市場也出現了巨大的需要。蓋茨之所以能夠另闢蹊徑,創造出原本並不屬於他的機會,實際上是利用了市場中存在的資訊的不對稱和不均衡,透過扮演中間人的角色,聯結起雙方的市場,從而實現自己的“無中生有”。但是蓋茨遠比一般的“倒爺”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僅僅賺個差價,而是把生蛋的母雞也抱回了自己的家。

透過蓋茨的故事我們發現,創造機會的前提,首先依然是要先尋找到機會(需要) ,而無論是尋找機會,把握機會,還是創造機會,最重要的永遠都是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所 謂創造機會,實際上就是透過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