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份遺書的內容成為了那位服毒自殺的舒公公的最終供狀,這起案件,也獲得了“空前”地突破。
尚膳監提督太監舒良與尚膳監掌印太監鄭印因舊怨而互起殺心,結果舒良亦遣人毒死了鄭印,卻不知道,鄭印送給舒良的毒棕被誤送往了太子宮,致使太子宮宮女二死二傷。
心中惶恐不安的舒良雖然幾經狡辯妄想要將一切責任推託到那鄭印的身上,並且還偽稱鄭印是服毒自盡而亡,可惜,人民群眾的眼睛,呃,是三法司的官員們的眼睛是雪亮的,錦衣衛的精英們的能力是大大的。
很快再次查出了那鄭印的頸骨被扭斷,由此斷定,鄭印服毒,分明是被脅迫,而且,對方還擔心其不死,在其服藥之後,又暗施重手,斷其頸骨,其手段之惡劣,心性之狠毒,令人髮指。
據聞,乃是一名被舒良所買的大內侍衛所為,這名大內侍衛很快便被抓捕,不過被抓捕時,其人已知事洩,留下了一封認罪書後服毒自盡。
歷時近半個月的時間,經過了一系列的深挖內幕和案情剖析,經過了三法司以及錦衣衛的縝密偵察和審問之後,最終得到了一個不是真相的真相。
而這半個月的時間裡,不論朝野,都是議論紛紛,對於這個所謂的真相,大多數人都持一種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畢竟此案裡邊充滿了許多的疑點。
例如那位大內侍衛,過去與舒良並無太多的交集,而且據傳,查抄這位大內侍衛家中時,在其府中,並沒有發現什麼貴重金屬:例如大量的金、銀。搜出來的銀兩不足五百兩,哪怕這五百兩銀子全是舒良給的。
一位堂堂大內侍衛,這賣命的價格似乎也低的太可憐了點,那這個賄賂和收買之說實在是顯得有些勉強。
而鄭印在京師裡置有外宅,家資鉅萬,如今已是垂垂老矣,怕是不需要再熬多久,便可向天子企休以安度晚年,況且鄭印此人心情溫和少與人爭,未曾與宮中宦官發生過什麼矛盾。
另外,據說,鄭印死時,頸骨未折,只不過是後來再次驗屍時,才偶然發現的……
零零碎碎的各種訊息湊到了一塊,雖然真相仍舊是一團迷霧,可是,卻給三法司拿出來的那個結案呈詞打上了荒誕的註腳。
甚至有幾名大腦塌方小腦失衡的說書人準備想透過這段故事來演繹出一個驚心動掀的偵探章回小說,不過他們很快被錦衣衛以擾亂管理治安的大罪,給押進了錦衣衛大牢。
沒有人敢再明裡猜測事件的真相,但是,朝臣與百姓們心中的熊熊八卦之火然後在燃燒著,街邊閒語,肆中私話,房中密言,常常言及此事,各種隱晦的猜測和推理層出不窮,卻沒有一個人會去真正地相信三法司拿出來的破玩意。
而此時,遠在宣府的太上皇終於也有所動作,遣使臣往京師而來,並且是以明詔的形式。這份太上皇詔書的內容,更是讓人們對這起謀弒皇太子的案件,塗抹上了一層詭異的陰雲。更確切地說,是往風雨飄搖的京師,又丟進了一枚重磅炸彈。
遠在宣府邊鎮的太上皇對於皇太子被謀弒事件表達了深切的關注和嚴重的憤慨,並且認為應該對造成這起事件的犯罪者進行嚴懲,以防止再發生此類事件。影響到大明朝江山社稷傳承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給人民群眾一個圓滿的交待。
其二,作為曾經犯過嚴重錯誤的太上皇認為,自己過去之所以會犯那麼大的錯,做那麼多的壞事,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自幼長在深宮裡,連野草與禾苗都沒分清楚過,更不明白什麼叫民生痴苦。
所以,作為經歷過了沉重的過去,而進行了嚴格而又慎重的反思的太上皇作出了一個艱難而又不甘的決定。認為,皇太子不應該在走自己的老路,大明的皇統繼承人不能再如自己一樣,十數年如一日,連宮門都沒有邁出去過。
想世祖皇帝,自幼隨太祖征伐天下,終隨繼太祖之志,威霸天下,仁宗皇帝、宣宗皇帝雖不能沙場立功,卻也常年奔波往來,解民間之疾苦,方有仁宣之治……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先賢老子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總之千萬句名言匯成了一句話,皇太子不能再這麼無所事事地呆在深宮禁苑裡,讀再多的書,那也是死讀書,不知民間疾苦,日後又怎麼能夠了解大明的百姓子民?成為了位像世祖或者是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那樣天下人稱頌的好皇帝?
這份明詔抵達了京師,直抵那朱祁鈺的案頭,還沒來得及完全地從太子謀弒案件中完全恢復過來的朱祁鈺覺得就像是一柄萬鈞重錘,又狠狠地砸在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