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5部分

救笤螅�ㄉ�χ槎�已虜豢菀話恪R艙�縟嗣娑藻幸W栽諡�吮愀釁渥允剩�娑猿劣舳俅熘�吮愀釁潯�啵�娑怨婢厴羈討�吮愀釁渚惺��⒉皇僑吮舊砣鞝耍��撬�兄�臁�

不僅人如此,萬物亦然。修行人元神清明。所感深致,雖能守而不受汙,卻沒有任何修行人會去自找惡感。好比說修行人安居之所、修行之府,往往是天地靈氣運轉之處,涵養之所,而不會去找什麼窮山惡水,入目瘡痍之地。修行人雖所感之自適而有進退取捨,便是如此。那麼當面對之人能讓修行人感到舒心自在,這便是一種染化之功。

要知道,如嗔心和尚這樣的佛門修行高人,心精為一,身達虛無,幾已達純明之境,無趨無迎,無適無莫,身心之通達,能於荊棘之中立住,也能在明月簾下轉身。並非刻意討好或者有心投其所好便能染化其人,令其他生出歡喜之感。相反,往往一眼就會被對方覷破,如避惡臭一般避開。

陸正之所以能染化嗔心和尚,一來他為天命之主,所立之處,萬物祥和,自然生化,他之所在,便是天地之心,靈機隨之自運,便是窮山惡水,生機絕喪之地,只要有陸正在,也能逐漸移轉地氣,引來造化,變成靈氣充盈的福地洞天。換言之,陸正身在哪裡,哪裡就是天地之間最為靈妙之地,也就是天地之靈樞所在。

要知道若是道門山宗、澤宗之修行有成入知命境,能有化潤一方山澤之功,也就是成為一山之靈樞、一水之靈樞,如山中之神靈,水中之神靈。而陸正因身懷天命,乃是天地之靈樞,常人在有靈之山水間已足陶神,何況是在天地靈樞之側?此中所感,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妙處了。

當然除了這一點之外,這也跟陸正本人之個性有著極大的關係。自從進入日月廬之後,身受李儀和樂中平兩位先生的言傳身教,尤其是老師李儀的一言一行的規矩教導,讓陸正逐漸養成了一種極為平和的個性,與萬物相親而不離禮與敬,平視萬物以友朋處之,不管是面對喜歡自己的、不喜歡自己的,是窮兇極惡之人,還是修為不及他的人,不管是妖物還是其他的異類,陸正始終都有這樣一份氣度。甚至可以說是真正的與萬物同在的胸襟。

如果沒有這一份氣度的話,就算是陸正所立之處乃是天地靈樞所在,也會讓人生出厭惡之感。這就好比一位姿容絕美的女子讓人心生愉悅親近,但是走近了卻發現她心胸狹隘、言辭刻薄。自大怨多、毫無慈柔之善,只有氾濫之慾,那最終也只有讓所有人都望而卻步,繼而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正是那一份氣度胸襟與天地靈樞之境相合,才讓陸正有著一種非常自然的染化之力。但看他面對嗔心和尚這樣佛門的前輩高人,隨手就搬來石塊與之在兩界山上對坐而談,不僅沒有絲毫的拘謹和怯意,反而處處透露隨緣自在的瀟灑天機,便可見一斑了。如此之人,當然會讓嗔心和尚別開一種心境,原本的嚴苛整肅之感亦得調和,話自然就多了。雖然這種染化之力並無任何蠱惑,所染化之物件也不會出現對陸正崇敬膜拜,傾心相投的狀況。但是卻是陸正在日月廬之中所學真正與萬物相親之道。

嗔心和尚所說的是他和苦行僧在佛山的修行經歷,因為他也是在佛山之上才認識苦行僧的。當時溫潤質樸、話語不多的苦行僧和他一見便十分投緣,兩人的修行洞府又離得很近。平時也總是相見,但事實上他們兩人真正坐在一起聊天並不多,因為說起來兩個人可都是悶葫蘆一樣的人物。一開始至多不過是在修行洞口看見對方的時候合十行禮,打個招呼罷了。

相處的久了,慢慢兩個人之間才有相互指點和砥礪修行之道的言語。嗔心和尚說,八苦和尚修行比他更為精進,說其實相互指點,其實更多的時候都是八苦在指點他。而且往往是一語中的,並不多言,不炫知見,直透關竅。實在是讓嗔心和尚獲益良多。嗔心和尚甚至說到,如果沒有苦行僧的指點,只怕自己根本無法突破知命境界。

而苦行僧也因為修行精進,慧悟出眾,得到了佛山之上的佛門傳奇之僧金剛神的賞識而收納為弟子,傳授了金剛神通。修行更進。當時在佛山之上的預位僧共有九十九人,但是金剛神卻只看中了苦行僧一人傳授神通,其餘眾僧既有豔羨、也有憤憤不平,甚至還有私下裡挑釁苦行僧的。但苦行僧卻不爭不辯,無論面對任何的挑撥和挑釁,乃至酸言辣語,始終甘心受之如飴,微笑以待,如聾如啞,我行我素,其他眾僧無可奈何,最後也只得退去。

後來金剛神聽聞了此事,卻將苦行僧叫了過去,只說了一句話:“你不再是我的弟子!”便將苦行僧趕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