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侍衛和筆貼式,有點兒才能那升官就像飛一樣,就算沒啥能耐,會拍馬打點,那升官的速度也不會太慢;至於女孩兒,則可以選秀,中選的可能性也遠高於下五旗。……而上三旗之一的正黃旗又是皇帝出身的一旗,為八旗之首,更不是其他各旗可以比的。想到自己居然被抬入了正黃旗,海六差點兒就歡喜的咬掉了舌頭。

“果然還是一個姓出來的,終究還是為自己人考慮啊……”海六一邊興奮,一邊感激著馬德和那位只見過一面的“嬸子”,他突然間覺得,馬德有九成九的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堂叔。

“你嬸子是正黃旗的赫舍里氏,所以為了方便呢,就把你歸到了自己的旗下。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啊,你就是你嬸子的旗下奴了,知道了嗎?”於中又笑嘻嘻的說道。

“砰!”急轉直下,腦中一炸!海六惶然的看向了於中!……他當然知道於中嘴裡所說的“嬸子”是誰,不過,他關心的不是這個,他想起了某個拿著擀麵杖打掉了他一口“秀牙”的傢伙,聽說那些人都是多羅郡主羅欣手下,也就是說,是他“嬸子”的手下。

“完了,原來還是打算接著收拾我……”海六一屁股坐倒在了地上。

晉商與晉商中的幾大家

雖然中國自古都有重文輕商的傳統,但中國人善於經商的傳統卻傳承了數千年,在人類歷史上,中國商業大多數時間都處在世界的第一的位置,對中華民族的進步、經濟的繁榮、文化的建設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晉商應該說是龍頭是老大,特別是進入明清以後,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山西商業資本開始的時間很早。先秦時代晉南一帶就有了商業交易活動。晉文公稱霸時,榆次、安邑就已成為有名的商業集鎮。秦漢時代,太原、平陸、平遙、汾陽等地已成為重要商品集散市場。唐朝定太原為北京,使太原城成為商業繁華的有名城市,韓愈形容當時的太原是“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儘管如此,這一時期的山西商人還沒有一定組織和突出的地位。到了宋代,山西商人與徽州商人並稱,成為當時中國商業的中堅力量。北宋王朝所需要的戰馬大多數依靠北方的遼來供應,遼也急需要宋的手工業製造品。據歷史文獻記載,宋朝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宋王朝出藏絹2000多匹在山西岢嵐買馬,又出絹30000多匹在山西各州府買馬,非官方的民間貿易更是頻繁。《馬可·波羅遊記》中寫著:“從太原到平陽(臨汾)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全國各地,獲得鉅額利潤”。

從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明代全國較大的商業城市有33個,山西就有太原、平陽、蒲州(永濟)三處。這時,山西商人的資本積累已相當可觀:“平陽、澤、潞富豪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明代末期,山西商人已進入了東北地區,1618年努爾哈赤佔領撫順時,對在撫順的山西等地的大商人寫了“七大恨”,命令他們退回山海關內,可見當時山西商人已經和後金進行著貿易活動。清兵入關後,蒙古地區歸入清王朝統治,歸代城商業開始蒸蒸日上。康熙中年,山西商人進入外蒙古草原貿易。從此,東北的松遼平原和內外蒙古草原,就成為山西商人販運貿易的新市場。當時,蒙漢貿易必須經過張家口和殺虎口(後改歸化城),俗稱東口和西口。張家口的八大家名商都是山西人,其中最大的企業是祁縣人范家開設的“興隆魁”,這個商業性的企業有職員1000人左右,是清代中國對外蒙和俄國貿易的第二大型企業。在對蒙貿易的西口—殺虎口,山西的行商經常在大青山和西營一帶貿易,並得到清政府的特殊照顧,獲得了很高的利潤。這些行商會說蒙語的被稱為“通事行”,其中最大的“通事行”就是山西人開辦的“大盛魁”,從業人員達六、七千人,人們曾形容“大盛魁”的財產能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從庫倫到北京鋪一條路。在寧夏,著名的大商號多是萬榮、平遙、榆次、臨猗一帶的山西商人開辦,寧夏的名藥材枸杞半數掌握在山西人開的“慶泰亨”手中。在青海,山西商人以西寧為根據地活動於各州縣。在北京,糧食米麵行多是祁縣人經營;油鹽酒店多是襄陵人經營;紙張商店,多是臨汾和襄陵人經營;布行多為翼城人經營,鮮魚口以西有布巷,全為翼城人;到了後世的21世紀初的北京,還留有招牌的大商號“都一處”、“六必居”、“樂仁堂”等都是浮山、臨汾等山西商人首創和經營。此外,山西商人還到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等地貿易和經商。廣州的濠畔街,多數房子是山西商人修建的。“廣生遠”、“廣懋興”、“廣益義”等實際都是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