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也不假。
可關鍵時刻一來
還是大魚吃小魚。
日本人在仔細研究了西方的發展道路之後發現,那些成功的國家往往是那些富國。顯然,他們的財富是透過征服非基督教國家積累起來的。他們奴役那些國家的人民,挪用那裡的資源,這樣才一步步走向了富強。
中國是朝鮮的傳統宗主國,一直試圖阻礙日本侵犯朝鮮半島。於是,篤信天賦使命的日本便把矛頭指向了中國。按照武士傳統的行為方式,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大舉侵犯。直到1894年8月1日,日本才把該事件公之於眾。日本媒體像西方國家那樣把這場衝突稱做是“在一個努力發展文明的國家和一企圖阻礙文明進步的國家之間”進行的“一場宗教大戰”。報紙對戰爭的程序做了系列連載,每一期都被搶購一空。木版畫家把日本軍人描繪成各種英雄的姿態,畫中的日本人同低劣的中國人英勇作戰,可長著八字鬍的樣子看上去竟然有點像西方人。
在此之前,幾乎沒人相信日本這個小小的島國竟能戰勝中國這個亞洲巨人,但是,日本勝利了,它的勝利震驚了全世界。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的《馬關條約》中,中國在小日本面前承認戰敗,並把臺灣、澎湖列島、南滿洲具有戰略意義的遼東半島割讓給了日本。中國還付給日本大量的賠款,且承認朝鮮的完全獨立。此外,中國還賦予日本與西方國家一樣的外交和商業特權,當然這些特權無一不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
對於日本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這次出人意料地戰勝中國雪洗了“黑船”給日本帶來的恥辱,也同時證明了日本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美國非但沒有譴責日本對中國的進攻,還對日本如此迅速地掌握了西方的課程大加讚賞。正如一名驕傲的日本作家所寫,西方人現在應該意識到,“文明不再只是由白人壟斷”,日本也具有“在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能力”。此時,日本舉國上下洋溢著愛國主義的自豪和驕傲。日本也因此成為帝國主義文明俱樂部中惟一一個長著黃面板的國家。
而這一點對於西方人來說正是問題所在。帝國主義俱樂部是白人的天下。現在,日本打破了那裡的自然秩序。在日本勝利後不到一個月內,東京就出乎意料地從俄國那裡收到一條電報,內容是:俄國“建議”日本放棄在中國內地所掠得的領土,並把遼東半島歸還給中國。俄國還進一步陳述說,德國和法國也贊同“這一友好建議”。
日本對此簡直無法相信。他們認為自己在這場帝國主義遊戲當中的表現是光明正大的——日本和一個不文明的國家進行了戰爭,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優越性,進而得到了應得的特權。因此,東京向英國和美國發出呼籲。英美兩國顯然看得出俄國此次要求的不公正性,但英美和他們的西方夥伴還是站在了一條戰線上——他們告訴日本不要搗亂。
這就好比是日本在世界盃足球比賽中獲勝,卻又因為一位對他們面板有偏見的裁判而被別人把獎盃搶走一樣。日本對俄國此舉——暗箭傷人的做法感到異常悲痛,並把它看作是“遼東的恥辱”。俄國就這樣玩世不恭地把遼東半島攬入了自己的囊中,而西方列強中沒有一個對此表示譴責,此時,日本的恥辱變成了憤怒。
驕傲的日本人因此更加努力,要把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文明和富強。日本加大了稅收力度,用以建設更加強大的軍隊。為了贏得世界的尊敬,日本把下一個目標定為去攻打一個西方國家。這個位於太陽昇起的地方的古老國度耐心等待著時機。它會一直等到下個世紀再炫耀他的力量。而這力量在那個充滿罪惡血腥的早晨驚駭了沉睡在海港裡的“某個國家”的海軍。
第三章 精神之戰
真正的戰鬥力是武器與戰鬥精神的乘積,如果二者中有一個因子無限大,那麼這支軍隊最終就會勝利。
——《朝日新聞》,引自《戰爭中的日本:口述歷史》
那個冬日的清晨,毫無防備的海軍和軍艦正沉睡在太平洋的港灣裡。而在世界的另一邊,昏昏欲睡的海軍總司令和日本外交官一直在進行著談判。可就在這時,日本沒有預先發出任何警告就發動了那場聲名狼藉的突然襲擊。致命的魚雷和炮彈像是突然從天而降,瞬間在海港炸開了。霎時間火光沖天,軍艦紛紛被炸沉,一片風捲殘雲般的景象。水手們被拋入了海中,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的海面上驚聲尖叫,掙扎著逃命。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對這次偷襲大加讚賞,他在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對日本的勝利感到無比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