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5部分

免心生感嘆。

曾幾何時他也像那些剛入伍的新兵,渴望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曾幾何時也像張志騏那樣的年輕軍官,渴望著獲得更大的成就。雖然國家一再提高軍人待遇,擴大志願兵規模,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使軍人成為萬眾仰慕的英雄,但是誰也改變不了軍人作為“奉獻”的本質,誰也改變不了軍人為國犧牲的根基。

半島戰爭後,李東石參加了全軍“募捐大會”,將全部“戰鬥津貼”捐贈給了陣亡將士遺孤。正是這場“募捐大會”,李東石認識到了軍人的另外一面。在空降153旅陣亡的數千名將士中,絕大部分來自偏遠落後地區,有的有過花甲的父母、有的有尚在求學的弟妹、有的有嗷嗷待哺的兒女、有的有新婚不久的妻子。每一個軍人身後,都有一段獨特的故事;每倒下一個軍人,都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崩潰。

李東石想到了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陣亡的哥哥,想到了還在勞作的父母。中國軍人從來都不缺乏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激勵與一種信念。

士兵的吵鬧聲把李東石拉回了現實世界。

張志拿出那個叫張曼麗的臺軍女護士的照片,正在向周圍的戰士炫耀。幾個“有幸”到臺軍醫院療傷的戰士也忍不住拿出各自的“戰利品”,向在臺北機場守了幾天的戰友展示“戰果”。

軍人很容易得到滿足,一點小小的幸福就能讓他們拼死向前。

“連長,聽說給你療傷的那個女護士挺不錯,讓大家開開眼界吧。”

“是啊,肯定比指導員的漂亮得多。”

“那還用說,連長的肯定不錯。”張志騏故意煽風點火,“兄弟們,連長害羞,不好意思,我們給點鼓勵,怎麼樣?”

機艙內頓時亂成一團,大家都在期待李東石的“戰果”。

直到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