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四十九章 興盛的韓國占卜行業,媲美電影的第二產業!

“1927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臺(kyungmudae)。

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譜善當選總統併入駐景武臺。不久,因為尹譜善忌“武”字併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牆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臺,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house)。”

工作人員聲音有些沉重的說道。

就在工作人員在為王鍾介紹青瓦臺歷史的時候,韓國總統和總理也坐在一起。

他們的談論的主角就是王鍾,王鍾風水師占卜師的身份,讓兩人心中多少有些顧忌。還有一絲說不出的崇拜!

因為看相算命占卜在韓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2萬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114億元)規模的產業,甚至滲入到了咖啡廳與電影院;他們只要遇到個事情就能跑去找算命先生,算命的內容從孩子取名到公司高管的聘用,無所不包。

根據統計的數字表明算命產業規模達2萬億韓元,至少30萬人從事該行業

算命從業者超過30萬,但有名的算命大師不過百人。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的算命從業者(如神人、巫女、以及神堂、研究所等)多隸屬於“易術人”協會和敬神聯合會。這兩個機構的註冊會員約15萬人。如果再加上未註冊的“非會員”和類似協會的成員,從事算命行業的人數估計超過30萬人(但是,知名的“算命大師”不過100人左右)。對於人口不到5000萬的國家來說。這可是個龐大的數字了。

成為規範的服務產業,現在就已達2萬億韓元產值,堪比韓國電影產業。

在韓國,看相算命現在儼然是一項很規範的、很有規模的服務產業。

據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報導,其產業規模在1985年達2萬億韓元左右,和1984年為2.3萬億韓元的電影產業不相上下。顧客也從過去以主婦和公務員等人為主擴大到了大學生、上班族和專業人士。

在漢城鍾路2街、東大門、大學路等繁華路段,每到下午一、兩點開始。會陸陸續續支撐起一個個“蒙古包”,上面用韓文寫著“四柱、奇門遁甲、手相、面相、擇業、擇偶、起名、運程”等等。“算命先生”們就在這些臨時搭建的“蒙古包”裡營業,形成算命一條街。在首爾“大學路”附近,坐落著首爾醫科大學、成均館大學、城信女子大學、漢城大學等多所學術殿堂,一些“算命先生”也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長期在“大學路”周邊擺攤設點,“科學”加“玄學”在此形成了一道奇妙的景觀。

路邊的算命看相先生收費不貴,大約3000韓元即可。不過,一旦進去以後,算命先生會以各種手法弔客人的胃口。比如,他會說,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命運,請再交一點兒,所以一般只花3000韓元算命的人不多。

“哲學館”散步在韓國的街頭巷尾。稍微留神就能發現插著紅旗或佛教法輪標誌的普通住家庭院,掛著“哲學館”的牌子,別以為這是講經學道甚至是探討哲學的學堂。事實上這兒不過是個算命小店。除了“哲學館”還有稱作:易術院、占卜之家、明理院、風水地理、某某庵,等等。

在“哲學館”一類的店裡算命要3到5萬韓元。而在韓國江南一帶有名的哲學館則至少要花費5萬韓元以上,當然,來這裡算命的都不差錢,比如一些韓國藝人,在出新唱片之前。或者在取藝名之前,都會去這些地方諮詢。

還有一些設在地鐵站通道里的“路邊哲學館”。價格大約在3000到韓元。這裡的算命先生大約一天能算上二三十次,賺大概15萬韓元,不過要交一半給管理人,這樣依然比租店面或辦公室便宜很多。據傳現在一些算命先生扎堆聚集到一棟樓裡,讓客人隨意挑選自己中意的算命術,彷彿“算命百貨大樓”。

電影院裡也出現算命服務,還有專門的算命咖啡廳

為了吸引年輕人,韓國一些電影院裡也有了算命服務:好幾位算命先生一字排開坐,不少年輕戀人在跟前看手相或者算卦,“先生”們煞有介事地講,年輕人聚精會神地聽,後面還有人排著隊。

此外,更為專業的是“四柱咖啡廳”(“四柱”指的是出生的年、月、日、時,是依據東洋哲學原理來預測未來命運的),十分受女性喜愛。可以在這裡一邊喝著茶或飲料,一邊算命。店內聘有專業占卜師,使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