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家富足,另娶一妻並不為難。
這樣,李妙惠就留在謝老夫人身邊充當貼身侍女。因為她聰明靈慧,善解人意,深得謝老夫人的歡心。不久,謝家遷回江西臨川,李妙惠隨老夫人同往。中途泊舟京口,謝老夫人信佛,便帶著侍女上岸到附近的金山寺燒香拜佛。佛堂上,李妙惠見桌上置有筆墨,心機莫名一動,竟揮筆在寺壁上題下一首詩:
一自當年拆鳳凰,至今訊息兩茫茫;
蓋棺不作橫金婦,入地還從折桂郎。
彭澤曉煙歸宿夢,蒲湘夜雨斷愁腸;
新詩寫向金山寺,高掛雲帆過豫章。
她這首詩除了想抒發自己的心緒與志節外,似乎更重要的是想留下自己的行蹤。隱隱期盼夫君或知情人能見詩尋人,再與雲程重續不了情緣。因而她還在詩後落款為“揚州盧雲程妻李妙惠題”。
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靜心苦讀三年的盧雲程再次參加禮部會試,一舉成功,榮登甲榜。訊息傳到揚州,盧家父母分外奇喜,怎料到兒子還在人世,而且還中了進士。驚喜之後,不免又憂心重重,兒子將衣錦歸鄉省親,可兒媳婦卻已由兩老作主嫁到他家,如今不知身在何方,怎麼向兒子交待呢?
不久後,盧雲程果然意氣風發地回到鄉里,一進門就驚聞愛妻的變故,把他震得失神落魂。心裡含著傷感,表面上的一套程式又不能不應付,祭祖拜墓,宴請親朋故舊,拜會地方官員,忙得不亦樂乎。稍稍停下來,無限的憂傷又湧上心頭,為免睹物思人,也為了減輕父母的自責。他提前結束了假期,返回京城供職。
二年後,憲宗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