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邏輯呢,只能騙騙學生,並且是八十年代的學生,那個時候的孩子資訊量比較,也比較好騙。要是換到謝宏穿越前的那個年代,這話大概就只能騙騙沒上幼兒園的孩兒了。
可能嗎?正德末年的時候,江彬的地位跟現在的謝宏有點象,固然,比起謝宏,他的聖眷肯定是不如的。可即即是如今的謝宏想當皇帝,也不成能對正德怎麼樣,沒了正德這個靠山,士大夫們的憤怒會在瞬間就將他覆滅,何況是江彬一個純粹的武人?
讓正德所在的步隊衝鋒純粹是一個意外,他自己躍躍yù試,謝宏想攔也攔不住吶。並且那時保安辦法也做了很多,朱厚照同學身邊至少有十個捕手舉盾,更有黑大個吸引冤仇,總體來問題不大,其實不是謝宏不在乎皇帝的性命。
其實,歷朝歷代,最怕皇帝出問題的就是江彬這樣的天子近臣了,沒了皇帝,他們就什麼都不是了,怎麼可能不擔憂皇帝呢?除非被外人收買,否則這些天子近臣是不成能謀害皇帝的,包含江彬,也包含謝宏自己。
所以,江彬的叛亂是很扯淡的一件事,如果結合那時的局勢來看,事實到底如何,其實也是一目瞭然。
那時正德從江南迴到了京城,據是失落在水裡了,因此病得很重,他這才無奈之下返回了京城,可這是真的嗎?
生了病還要遠端跋涉,這件事原本就很怪,並且江南那樣的處所會沒有醫生,不克不及就地治療嗎?就算沒有,以正德的脾性,一點病能讓他拋卻在江南玩,而返回牢籠一般的紫禁城?
以謝宏對正德的瞭解,他是不相信的。因此,他可以肯定的是,那時肯定產生了什麼事,或是正德失去了意識,不克不及自主;或是京城中產生了什麼非得讓他回去措置的事情不成,好比與太后相關,有或者其他。
回到京城之後,正德前腳一進皇城,外廷後腳就勾結內廷了皇城,江彬和正德的聯絡就此被完全隔斷,跟謝宏的這次一模一樣。區別只在於三點:
一是內外勾結的人不合。如今和外廷勾結的是王嶽,在那個時候跟外廷勾結的卻是張永。王嶽是外敵,謝宏也一直提防著他;可張永卻是內jiān,前世的江彬和正德恐怕對他半點戒備都沒有,很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正德才會被外廷暗害到。
另外,就是江彬手上的實力比較強,有數萬戎馬,都是和韃虜酣戰過,並且最終獲告捷利的強軍;而謝宏手上只有區區四千之眾,還有三千是童子軍。
可是江彬事先沒有任何準備,雖然有些智謀,但作為權臣他其實是很不合格的,他就是個純粹的武人罷了。直到正德進了皇城後,皇城被他才意識到危機的降臨,可那個時候為時已晚,他也只能對著皇城的高牆興嘆了。
而謝宏卻不一樣,他有人顧問,心中更是早有預計,還為此多番策劃,包含練兵等一系列準備都是為了這一天。
有沒有準備肯定是不一樣的,正如兩人最終的結局也是大相徑庭。
儘管江彬兵強馬壯,實力足以力壓京城,可是他身邊沒有正德,結果他甚至都沒敢起兵,最終覺察正德已經駕崩之後,他絕望之下,只能遣散親信,各自逃亡,最後被外朝滿天下的通緝,以悲劇謝幕。
而謝宏則是順利搶到了先手,高舉黃龍旗,攻破西華門,直入紫禁城,用心理戰壓服禁軍,眼見就是大功告成了。他手上的實力,甚至及不上前世江彬的十分之一,可一切就是這麼順利。
就是因為有了江彬這個前車之鑑,謝宏的謀劃十分周全,他提前挖通了一條直通西苑的地道,為的就是不讓正德被禁閉住。
只要有了正德站在自己這邊,就算實力不足也可以彌補,要是沒有,那才真的是悲劇呢,神馬心理戰,神馬倒卷珠簾,那都是不成能的。
沒有正德,就算他炸塌了西華門,勇士營的禁軍也會死戰不退的;而騰驤右衛的人馬更加不會在援軍到來之際解體,只是這三支人馬就足以招架近衛軍了,那有可能象現在這樣勢如破竹,迅速奠定大局?
從根本上來講,前世的江彬和如今的謝宏,相差的就是一條地道,若是江彬那時也有這麼條地道,那歷史是一定會被改寫的。
可是他沒有,因此他悲劇了,不是他想不想叛亂的問題,而是他根本做不到。別看他掌握著數萬兵權,可只要他敢於下達攻擊皇城的命令,他手下的戎馬立刻會消失大半,剩下的也是士氣降低,絕對不成能攻下皇城的。
有了江彬這個借鑑,謝宏才會提前挖地道,甚至遠在局勢變得險惡之前,他就已經開始規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