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楊老師二三事

文/董嘉耀

尊稱楊錦麟先生為老師,不但是因為1999年《時事開講》節目創辦之後,楊先生就一直是我們節目的主力嘉賓,他那潑辣風格和獨到見解讓我輩折服,而且人家楊先生本身還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出身———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留校當了老師,還曾經帶過幾屆學生呢。

楊老師每逢出差外地,工作之餘總不忘與在當地工作的學生們見見面,這些年與楊老師相熟之後,我也曾多次參與他們的師生聚會。印象當中,楊老師備受這些當年曾經被他嚴教過,但事實上彼此只相差幾歲的學生們的尊敬。他們說到楊老師,都有一種亦師亦友的親切感;有的同學甚至還會惟妙惟肖地模仿錦麟先生當年講課時的樣子。據說現在讀報的神韻也來自於當年鏗鏘講課和參與“ 毛主席思想宣傳隊”打下的堅實基礎。而楊老師也曾笑著對我說,“ 看看我這些學生現在都混得不錯,還是縣長局長了。不過他們的老師我,還是一身馬褂,靠嘴維生,慚愧啊。”調侃言詞中,充滿了桃李成才的自豪之情。

楊老師是個豪爽之人,身上有那種梁山好漢“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我是很喜歡和他一起喝酒唱歌的。他的嗓音不錯,並中氣十足,酒喝高興了基本上是手執話筒,美聲通俗一起來,還附以豐富的臉部表情和上半身動作,唱完之後還會哈哈一笑,再喝一杯。楊老師的豪邁在節目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你看《有報天天讀》中那位唐裝老漢,雖是半百書生,但點評時事,嬉笑怒罵,七情上臉,敢言直言,分明在睿智中透著一股殺氣,讓人直呼止癢過癮,暢快淋漓。他的風格不但有幽默的批評,還時常不忘自嘲。舉兩個經典的例子:某日在節目裡楊錦麟談到香港有很多好發議論的專欄作家,大學講師,電臺call in節目主持人,他說“ 這些人是坐著說話不腰疼。在香港,說好聽了他們叫‘意見領袖’,說難聽了叫‘口水佬’,取其中就叫‘時事評論員’。哈哈,非常不巧,我等鳳凰衛視的賣嘴之人也被叫做時事評論員。”再一次是從皇崗口岸過關回內地時,楊先生被人認了出來,那人一臉崇敬,並難掩見到“ 明星”的驚喜,急忙趨前問道:“ 您就是在鳳凰衛視讀報紙的那位楊錦麟先生吧?”———楊老師當時身穿名牌T恤,與平日電視上唐裝馬褂的形象不太一樣。楊先生馬上接了一句:“ 楊錦麟那老頭,有我這麼帥嗎?”不過,人家早已認出他的聲音,確認他就是楊錦麟,躲也躲不開了……

楊老師口才了得,且筆耕不輟,雖然平日做節目已早早回到公司忙得團團轉,經常吃不上午飯,早餐也是馬馬虎虎對付過去,但同事們仍然經常看到他埋首電腦前敲字成文。至今他一直是《信報》、《聯合早報》、《青年參考》等海內外報章雜誌的專欄作家。其旺盛精力,我等比他小二十多歲的青年也自愧不如。楊老師曾對我說:在中國大陸,四十五歲還有資格當選“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呢,我才五十出頭,應還可當選“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吧。這當然只是說笑,但可見他對在鳳凰主持讀報節目的投入和認真。他卻曾多次認真地對我說:“ 做電視雖是好玩,但往往淺浮急速,流於無形;千萬不要丟掉筆頭,應勤思多想,多寫文章,多作積累。”

楊老師性格雖豪爽痛快,但其實並非粗人,心思周到細密:每次他外遊或出差,總記得買些當地的土特產回來與同事們分享;有次我咽喉腫痛,表情乏力,被他看出來,囑咐我要多喝水;不想第二天回來,我的桌上已經整齊地擺好了一排片仔癀,楊老師說:“ 這是我們福建老家治療上火最好的藥,趕緊吃掉。”楊老師有一獨女,慈愛之情,溢於言表。女兒留學美國,做父親的揹包伴行,安排生活,視察學校,打點一切。楊老師曾慨嘆自己忙於工作,難得和女兒相聚,女兒回來度假,自己忙得很少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言語之中,多少有些自責,這是顧得了大家,卻無法兼顧小家。

楊老師曾經答應過我,寫了這篇文章,談談對錦麟先生的觀感,他要請我吃飯的。我是做時事節目的人,一般認為會比較平實客觀可信,極少肉麻吹捧。行文至此,感覺對楊老師已是盡力拔高,以小見大,讚譽有加,相信已經有“ 騙”他邀我吃一頓山珍海味的“ 本錢”了。

2004年10月11日於香港

。。

話說楊錦麟

文/多多

楊錦麟先生是鳳凰衛視的評論員,五十來歲了,為了自己熱愛的傳媒事業,“ 放棄”了在許多家香港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