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鳳凰早新聞、深宵時段的節目在創下了高收視份額、高廣告投放之後,劉長樂又想如法炮製,充分發掘午間時段的收視和廣告收益,說白了,還是想要少花錢、多辦事。作為一個傳媒大亨,企圖心和公德心,利潤和品牌,都是劉長樂所看重並追求的。

資訊臺的開播,何亮亮、阮次山先一步“ 轉正”鳳凰。其時,楊錦麟已是鳳凰的常客,客串著幾個不同時段的欄目,像《時事開講》、《新聞今日談》以及一些專題節目等,充任意見領袖。以評論員的身份親赴臺灣,楊錦麟採訪了臺灣“ 選舉”全過程,發表的意見非常專業,因而也頗有影響。香港迴歸五週年時,楊錦麟擔綱鳳凰衛視大型專題節目《新路》的總撰稿,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專題片的前幾稿不盡如意,節目播出時間迫在眉睫,這項艱鉅的任務最終落到了楊錦麟肩上。不眠不休,一連六天,楊錦麟幾乎是一氣呵成,八萬五千字,交稿時間不但比約定還提前四天,而且稿件的質量更是得到鳳凰高層的接受和認同。藉著這次回溯,楊錦麟也對自己的香港經歷進行了一番認真的打量和梳理。轉眼之間,2002年,楊錦麟已在香港生活整整十四個年頭了。

從1998年開始與鳳凰衛視接觸,楊錦麟不但與鳳凰結下友朋情誼不淺,同時也給鳳凰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度為了“ 客串”鳳凰資訊臺的新節目《三劍客》主持,楊錦麟專門請人,一口氣定製了五套唐裝,興沖沖又是煞有介事地進入九樓的攝影棚,唇槍舌劍,口沫橫飛,才不到一個月,就自我感覺良好,然後就是給自己放了幾天假,到臺北探望好朋友。不想一回到香港,才得知節目竟被管理層給砍了。因為節目製作費太高,加上廣告商對節目興趣索然。節目沒了,楊錦麟的這幾套出鏡服裝,幾乎成了擺設、陳列品,這一頓折騰很是讓楊錦麟鬱悶。他下了狠心,今後凡是上鳳凰的節目,都把這幾套唐裝穿上,“ 物歸原主”,總要把它們穿爛了再說。後來,這幾套成為老楊標牌行頭的唐裝,直到《有報天天讀》面世,才有機會重見天日,歪打正著。再後來是,不少廠家找上門來,願意提供服飾,希望能借老楊的人氣,使自家的牌子揚名。這是題外話。

從第一次客串嘉賓主持,斷斷續續,鳳凰衛視的欲拒還迎,楊錦麟說,只是機緣未到,而那個酣暢淋漓的夜晚,劉長樂似乎又在向他發出召喚。

酒席上的話,因為投機,韻味悠長。接下來的事情,頗有幾分喜劇色彩。《有報天天讀》,劉長樂最終選擇了楊錦麟。

劉長樂倡導創新,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身為董事局主席,他需要掌控全域性,作為有過十數年媒體經歷的人,他還是一個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激情的人。“ 石子下面便是沙灘”,他抱定“ 人的創造性”無窮無盡,同時他體恤創新的不易,為自己的藍圖規劃,他提供了創新所需要的品牌推廣、技術開發、市場組織、資金籌措等強有力的支撐。

鳳凰衛視不斷創造傳媒業的一個個傳奇,楊錦麟是傳奇的一部分——服務鳳凰的同時,他自身也成為鳳凰品牌的組成部分。

五、“ 這把年紀出賣色相”,楊錦麟更需要勇氣

電視有一對一的節目理念。

每期節目必說的一句詞,“ 楊錦麟給您讀報”,不僅僅是客套,而是用心良苦。楊錦麟期望的是讓觀眾感到自己的節目是對著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群志趣相投者,而不是動輒面向中國、世界的大而無當。給觀眾的感覺應該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如此,忠誠度才能建立起來。

楊錦麟以電視新人亮相鳳凰,榮登新人榜,在鳳凰這個公認的華人視聽區裡,讀報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楊錦麟的電視空間、讀報邊際,其實是不斷開拓和試驗出來的。

現如今,被譽為“ 中華讀報第一人”的楊錦麟,以其在觀眾眼中的無可替代性而受到追捧。而當初棄報投電,這一決斷於楊錦麟確實是需要勇氣的。

別具一格啟用人才,鳳凰的人才戰略為業界所津津樂道。鳳凰吸納人才,有直接招募業內高手,即挖“ 角兒”,但更多的是透過專業運作規則,依照特定情境,逼出高手。對此,擅長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靈活應對的鳳凰有自己的一套絕活,那就是對有潛質的人不問出處,量體裁衣,度身定製節目,靈活應變,打造高手。楊錦麟、盧宇光、梁冬們,就是這樣被鳳凰的人才路徑開啟,又迅速被鳳凰成形的工作程式、包裝模式“ 程式化”而聲名鵲起的。

按照鳳凰衛視的規矩,新節目需要提前三個月出臺詳細的流程選單,然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