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將脫離母體未脫離母體之際,生命已經孕育成熟擁有了意識。可是五官卻很難接觸到除了生命律動外的資訊,整個身體被羊水包裹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眼睛也未睜開。此時人沒有任何雜念,意識活動最清晰的感應就是自身,宛如初境中的內照。
當人們離開母體出生到這個世上,但五官感知尚未發育完全,他們往往以一種非常朦朧的感知去延伸瞭解這個世界,似五官又非五官,或者很難明確的說是哪一類感知。這種感知滿足嬰兒的好奇,使他們獲得某種安適,也會讓他們受到驚擾。
人之初,皆經歷過初照境,但長大後卻不會留下記憶,這種經歷只是潛伏在識海深處。嬰兒的初照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狀態,並不意味著什麼神通,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他們必須睜開眼睛張開雙手,然後漸漸脫離這種狀態。
比如虎娃,他最早的記憶就是從山爺點亮那盞燈開始的,並不記得嬰兒時的經歷。但是人們能夠進入初照境修煉,原因就是曾經擁有過,只是在塵世中越行越遠,已經很難找回了。
當人的感知漸漸發育清晰之後,因為各種機緣再進入初照境,此時並不僅是迴歸嬰兒的狀態,也是一種全新的昇華,就像水蒸發為水汽、再凝結為水滴。此事靈智已開,可以主動去探索、體驗、感悟與修煉,這就是修士所謂的初境。
若水讓族中年滿十六歲的男子與十四歲的女子觀看她紡布,以此指引他們入初境,這種選擇並沒有錯。而虎娃是個特例,他是自然喚醒或者說迴歸了嬰兒的狀態,但又伴隨著對世界的感知和認識的成長,進入了初境修煉。因此他九轉圓滿之後仍在修煉初境,直至同樣以自然的歷程邁入二境。
這一點也是理清水尚不明白的,他只清楚虎娃已不道修煉了初境多少轉。族人們當然不清楚虎娃的狀況,但虎娃卻成為大家都喜愛的孩子,尤其是兩村結盟之後,他也受到了花海村人的歡迎。
虎娃經常跑到花海村去看山水,族長蠱辛叮囑他不要跑到水裡去玩以防出現意外,同時也叮囑其他族人關照這個孩子。虎娃在花海灘邊揀到過天鵝蛋,也按照規矩交給花海村共同分配。但是每年到了合適的季節,虎娃幾乎總有天鵝蛋吃,經常還有天鵝肉吃,盤瓠跟著他也沾了不少光。
花海村的天鵝蛋是共同分配的,根據揀到的多少和族人的貢獻。花海村有三百多人,當然不會每次人人都分到一個完整的蛋,可是路村的虎娃卻是一個例外。每次花海村分天鵝蛋的時候,不論多少,都會拿出一個完整的蛋送給他。這是當年的承諾,因為蠱辛族長對虎娃說過,只要他答應了換給花海村一隻公雞,今後就會有天鵝蛋吃。
水婆婆私下裡問過虎娃,當初既然已明白花海村人的企圖,為什麼還答應得那麼痛快?虎娃則眨著眼睛反問道:“假如花海村人也會養雞,路村人的雞蛋會少嗎?”
水婆婆笑道:“當然不會!但那樣的話雞蛋就不是路村人所獨有了,你是怎麼看的?”
虎娃稚聲稚氣的答道:“其實我們村的雞蛋,自己都不夠吃呢,只是有時候不得不拿出去換更想要的東西。花海村就算學會了養雞,也是一樣的。
路村人學會了養雞,有肉有蛋,就可以節省很多功夫,有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去做別的事情、得到更多的東西,花村人也一樣啊。這樣大家的東西都多了,各自能交換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我幹嘛不答應呢?”
水婆婆好奇的追問道:“你就是這麼想的?”
虎娃:“這就是我看見的事情啊!”
014、第二箭(上)
虎娃並沒有多想,他這個年紀也不會去做複雜的推理思考,他就是看見了最簡單的事實。原始部族的物產總是處於極度匱乏的狀態中,沒有什麼東西是過盛的,就算自己能勉強省出來的,還可以拿出去和交換別的東西。只有大家都能拿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來,生存與生活才有更好的保障。
遠處的理清水聽見了他這番話,不禁暗暗讚許。虎娃看見的這番道理,在理清水看來可能並非對所有事物都適用,但在這件事情上卻完全沒錯。若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為人己愈多,那就應順勢而為。
春去秋來,時間漸漸又過去了三年,虎娃已經八歲了。當他終於從初境邁入二境時,也是理清水首先發現的,而虎娃在蠻荒中遭遇了來到路村後的第一次危機考驗。
在這三年中,蠻荒中各部族偶有紛爭但也都能得到解決,各部族也在那片中央谷地陸續建立了立足點,人們之間的交流融合越來越多。若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