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軍各自帶著戰利品與分配到的女人回返星加坡,等待彈藥和補給送來,只有福建人留在原地,建設起了他們的新家園。
三支軍隊,帶著超過十萬婦女,又正值馬來半島的盛夏時節,幾乎天天一場雷陣雨,行軍速度緩慢得讓人抓狂,三百多公里,足足用了十天,當十天後回到星加坡時,王楓收到了兩個訊息。
第一條與四川有關,在清庭投降與民盟軍的強大軍事壓力之下,四川總督駱秉章率四川文武歸降,但當地的地主豪強與部分地方官員拒絕投降,花言巧語,哄騙土人,與其固壘自守,因此胡以晃與李秀成領軍入川平叛,暫時還沒有後續訊息。
第二條與緬甸有關,石達開在準備充分之後,於六月中旬開始進入緬北山區,除了苗人山地師、第二集團軍和第八集團軍,還收編了緬北山區的漢族遺民武裝和少數民族武裝兩萬多人,總兵力合計二十萬,目前尚未有戰果傳來。(未完待續。)
第七五一章初至仰光
第二批迴國的運輸船載著兩萬名白白林婦女與黃金,於八月五日駛離星加坡港口,目標是南京,在把黃金卸下之後,船隊需繼續溯長江進入四川,把白白林婦女作為對胡以晃和李秀成部作戰的獎勵賞賜給有功戰士,當然了,對於這些女人,一切都必須按照漢家的規矩來。
剩下的白白林婦女,則留在星加坡,許配給駐紮官兵與移民。
又過兩日,第一批補給和彈藥到達,隨行除了護航的五艘戰艦,還有修好的西洋戰艦十艘,剛剛下水的四千兩百噸級驅逐艦三艘,與炮艇六艘。
炮艇已經全部移交北海艦隊建造,一性次可以建造四艘,別看它火力弱,載彈量少,緩航能力差,卻造價便宜,建造週期短,是作為巡邏艦種,巡視馬六甲海峽,用於近海防禦的不二首選。
而那三艘驅逐艦,依然是法式三桅杆設計,水線以上加掛鐵甲,艦首艦尾各兩門152毫米加農炮,側舷各安裝三門122毫米榴彈與兩門同品徑的加農炮,乍一看,除了空間更為廣闊,載運更多的彈藥,與火炮口徑相應增大之外,與海軍最先建造的兩千多噸級護衛艦沒什麼區別,但是在甲板以下,創造性的安裝了魚雷發射管具,左右側舷甲板各安裝了三具發射管。
這相當於六發魚雷,另外全艦攜帶備用魚雷十二枚。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魚雷發射管具裝在艦艏水線以下最合適,但這個位置首先影響船型。其次會影響到裝甲防護,所以被王楓否決了。魚雷發射管全部安裝在側舷。
而且按照王楓的要求,魚雷只能安裝在驅逐艦與護衛艦上。未來自行建造的巡洋艦與戰列艦不安裝魚雷,一方面是因為戰列艦與巡洋艦的火力輸出主要是依靠重炮,一般來說,體型較小的驅逐艦與護衛艦遇上前兩者,標準戰術是直接跑路,硬碰硬有沒勝算。
而魚雷無論射程有多遠,在缺乏制導的時代,三十公里以上基本上打不中,靠的太近了對方的艦炮會告訴你做船的道理。
另一方面。作為未來海戰主力的戰列艦與巡洋艦顯然是擔負著攻堅任務,但帶著魚雷**戰,很容易出現殉爆問題,搞不好就是雙輸的結果。
其實在這三艘驅逐艦安裝魚雷,王楓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畢竟就目前的海軍而言,驅逐艦也是作戰主力,也有可能被敵方擊中側舷甲板引爆魚雷,但是魚雷艇的生存能力太弱。出不了遠洋,況且魚雷裝填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可以在戰前半個小時預裝魚雷,雖然填裝一發魚雷需要半個小時還是有些漫長。卻最起碼在平時不用把魚雷安放在甲板上了,因此先裝上去試試看吧。
這三艘驅逐艦的舷號分別是401、402和403,另按照王楓定下的命名規則。分別命名為馬援將軍號、陳慶之將軍號和俞大猷將軍號。
如今雲集在星加坡的大小軍艦,合計有三十九艘。王楓把六艘炮艇全部留給彭玉麟,另還有三艘自建護衛艦。五艘西洋軍艦,其中排水量在四千噸以上的三艘,合計十四艘軍艦與五千名海軍陸戰隊成員,這放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是一股相當強大的軍事存在了,配合東越國與金洲國作戰的任務也自然由彭玉麟負責。
八月十日,王楓率二十五艘戰艦與剩下的陸戰隊官兵,一百條運輸船,駛離星加坡港,向緬甸行去。
當時緬甸的統治者是貢榜王朝,也是緬甸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個王朝可了不得,一度稱霸中南半島,攻入暹羅首都,創造過連續四次擊退清軍的奇蹟,卻也因此而元氣大傷,後在一八二四年和一八五二年的兩次對英戰爭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