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數著日子,元宵節輝煌的太平燈沒有給百姓帶來應有的喜慶。這一年,不出趙興所料,又是一個災年,陰曆三月二十日,亦即公元五月四日,立夏過後第五天,杭州依舊大雪飄飄。在這一天,蘇軾寫下了他在元四年的第一首詩《送錢穆父知越州雪中作詩見及三月二十日》:
雪知我出已全消,花待君來未敢飄。
行避門生時小飲,忽逢騎吏有嘉招。
魚龍絕技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知有黃公酒壚在,蒼顏華髮自相遙。
與此同時。蘇轍出使遼國四月後,返回宋國,他這樣描述途經科爾沁的見聞:“奚田可耕鑿,遼土直沙漠,蓬棘不復生,條幹何由作,茲山亦沙阜,短短見叢薄。”
遼人沒有在意自己的氣候變遷,所以後代歷史學家以蘇轍這首詩作為依據,認為從1089年開始。科爾沁草原地生態環境從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間的自然景觀退化為半荒漠化的疏林草原。
其他人看到蘇轍這首詩,對詩中所透露出的情報並沒有感覺,這首詩是蘇轍回京後,回覆給蘇軾的。趙興看了驚出一身冷汗。
北方脆弱的生態環境在經過連續兩年的大旱後,已經顯露出加速惡化,這也意味著:戰亂又將來臨了。
喪鐘已經敲響,哭泣的有幾人?
沒人,大家都忙於黨爭。
趙興看不到其他人的動作,只看到蘇軾埋頭於實事。伴隨著春天的來到。蘇軾開始召集團練效用整修西湖,他命人用湖泥葑草築堤,後人稱之為“蘇堤”。“蘇堤十里柳絲垂”。堤上築六橋。自南而北六橋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故而有“六橋煙柳”一景。
蘇軾在湖中最深處立三塔,做水線標誌,此後被人稱之為“三潭映月”。為防西湖淤塞,還規定三塔之內不得種植菱藕。元代時三塔被毀,明朝萬曆年間在現在位置上重建。
若干年後,陳公川在越南西貢也仿建了蘇堤六橋,六橋原名照搬。其中地跨虹橋邊有座小丘。丘上有座筆形小塔直指藍天,塔上著有“寫青天”三個漢字……
蘇軾是個風雅的人。他手下有兩員能幹的大將,一個是高俅,一個是趙興。高俅處事精細,他會把蘇軾需要的文書與檔案整理地井井有條,而趙興的強項在於組織。原本的歷史上,高俅負責後勤,蘇軾馬不停蹄、事無鉅細的指揮人手進行疏浚工程,但現在有了趙興,他連具體指揮工作也可以撒手了,只需要在大方向上加以指導就行。這讓他有時間繼續風花雪月。
這一年,蘇遁也長大了,五六歲的孩子正是最活躍的時候,加上蘇軾有心讓他跟著趙興以便能夠照顧他多病地身體,所以蘇遁跟著趙興跑前跑後,太陽底下倒曬的很健壯。因為有了趙興的組織,原本需要五個月完工地疏浚工程,現在三個月完工了,當然,剩下地時間趙興也沒讓廂軍閒著,本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原則,趙興讓他們在自家城堡也挖了個小池塘。這座池塘學習明州走馬塘的式樣開鑿。
據趙興所知,明州走馬塘始建於一百年前(端拱年間、公元988年),當時陳矜任明州(今寧波)知府,死後葬於明州南郊茅山。其子陳軒為父守墓,帶著家眷定居墓邊,築“走馬塘”。“走馬塘”也是個堡壘式建築,村內居住有630戶人家,約1600餘人。在此後一千年間,這座“生態水城”屢遭圍攻仍屹立不倒,一直儲存到現代。
有“走馬塘”前例在先,趙興自然也把自家城堡修的固若金湯。水塘平時可當作蓄水池,在城堡被圍困的時候則可提供水源,還可為水鍾提供水源,漿洗飲用、防火滅災、增添堡內景色……明州陳家能在古代想出如此絕妙的主意,真令人欽佩。
由於人手充足,趙興修完池塘後又順手在池邊修建了一座露天式戲劇院。湖水、綠蔭、櫻花、垂柳、哥特(北魏)式石亭、圓形戲臺、加上巨大的城牆倒影,讓城堡顯得美不勝收……
夏末,廂丁們在蘇堤上做最後的修繕工作,趙興從工地趕來,身後跟著蹦蹦跳跳地蘇遁,還有那個黑人侍衛:鐵塔泰森。
蘇軾正在品今年新下地茶葉,今年三月還在下雪,嚴寒凍壞了許多茶苗,這一年,黃河以北的竹林全部凍死,連杭州地梅樹也凍死了很多,所以新茶很是罕見,以至於價格高的驚人。
陪同蘇軾品茶的是秦觀與楊祖仁,還有一大堆官紳,其中。趙興最熟悉的是杭州法曹毛滂,字澤民。這廝與趙興合作最多,最近正緊著巴結蘇軾,打算也列於蘇軾門牆。蘇軾最近倒是稱讚他: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