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老頭也回來了,他有點搞不清狀況,看了眼老伴,並沒有說話。
阮程氏見人都到齊,直接開門見山的道。“你們要送三個孩子讀書,我是一點都不知道,也沒人想著要告訴我們倆個老的。”
掃了眼屋裡的小輩,阮程氏扯著嘴角露出個苦笑。“我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其實也不怪你們。”有些話說多也挺沒意思,她頓了下,從懷裡掏出個錢袋來。“多的,我也拿不出來,阮家的孩子要讀書,我們倆個老的也得表示表示才行,每個房頭分五百,這一兩銀子大房二房分著,我手裡沒散錢,這五百文給三房。”
“我事說完了,沒得耽擱了你們,該幹嘛就幹嘛去。”阮程氏揮了下手,說完就起身出了屋。
阮老頭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他樂呵呵的笑了笑。“要讀書,這是好事兒,三個娃好好讀著,看看咱們老阮家能不能出個讀書人。”說完,他也走了。
剩下屋裡眾人,看著手裡的錢,面面相覷,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忙完了家裡的瑣碎,沒等到下午,眼見離午時還有點時辰,阮劉氏和倆個兒媳說了聲,去找妯娌說話,見門窗關緊,想也沒想又進了曲家。
阮永氏確實在曲家,她在帶著悠丫頭,悠丫頭眼看就要滿一歲,能踉踉蹌蹌的走個幾步,她走的樣子特別好玩。
“初秀娘。”阮劉氏才進曲家,就看見蹲在屋簷下的妯娌,前面是小悠悠,就在搖搖晃晃的走著。
“大嫂。”阮永氏沒回頭,她怕悠丫頭摔著。
阮劉氏走近了些,對著小悠悠張開雙手。“這孩子,眉眼越長越好看,瞅這小模樣多秀氣。”
“大,大姥姥。”悠悠喊了聲,笑嘻嘻的撲進了她懷裡。
阮劉氏抱著她坐到了椅子上。“阿陽和初秀呢?”
“胡大夫要找株藥,得往山裡去,阿陽和初秀跟著一道呢。”阮永氏應著,又道。“大嫂別抱著,讓她走。”
妯娌倆一頭蹲一個,中間就幾步的距離,讓悠悠走來走去,悠悠也是最近才開始走得穩當點,很喜歡這個遊戲,笑得特別開心。
“我今天還以為娘會阻止孩子們進鎮讀書。”
阮永氏笑笑道。“業山來喊我時,我也嚇了跳。”
“自業山娘走後,她還真是變了很多。”阮劉氏以為只是一時,冷眼看著,是真的變了性情呢。
“不光她,家裡人多少都有點改變。”想著離開的二妯娌,阮永氏很是唏噓。
妯娌倆絮絮叨叨的說了好一會的話,見時辰差不多,阮劉氏匆匆忙忙的回了老屋,得開始整治午飯。大兒媳要帶孩子,二兒媳幫著打下手,對這個剛剛進門的二兒媳,阮劉氏還是很滿意的。
給悠悠過了週歲生辰,天氣漸漸熱起來,陽光很溫暖,不用穿著厚厚的衣裳,正對走路很有興趣的小悠悠,一天到晚都樂呵呵的,笑得眉眼彎彎,光看著她的笑,就覺得很美好很幸福。
二房在鎮裡的兩家店子,經過兩三個月的緩和,生意漸漸有了點起色,到了吃飯的時間,飯館還真有點忙碌,隔壁雜貨鋪裡的阮業青就過來幫忙,在廚房幫著打下手,讓父親看著雜貨鋪。
在鎮裡讀書的三個孩子,中午和晚上都會在飯館裡吃飯,大房和三房是給了點錢的,時常會送些糧食雞蛋蔬菜瓜果等進飯館。曲陽隔三差五的會送點野味到飯館,算是招牌菜,還個還是挺吸引人的。
飯館裡的飯菜好,有肉有素,味道也好,三個孩子眼見得都長胖了些,個頭也竄了點。白天要讀書,沒時間練拳腳,到了晚上散學時,他們會到曲家練會兒,這個不比旁的,便是暮色四合,也沒什麼大礙,待天色完全暗透,就送著孩子們回家。
村裡人樂呵呵的說,老阮家是越來越好了,再過個幾年,不知道得紅火成什麼樣。
阮老頭阮程氏倆個去年都不太愛竄門,尤其是阮程氏,在二兒媳死後,她消沉了很久,今年倒是慢慢的看開了些,聽著村裡的誇獎,她越來越喜歡在村裡走動,聽到了什麼,都回來跟兒媳孫媳們嘮嘮。
阮劉氏過來和三妯娌感嘆。婆婆這趟時真的變好了,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呢。
好不容易等著孩子滿了三個月,阮如秀喜氣洋洋的回了家,她都等不到陳子善回家,陳子善近來去了趟縣城,說有個什麼文學會要參加,得去七八天,阮如秀得了婆婆的點頭,拎著大包小包自個坐了個牛車回來。
“娘。大嫂二嫂。”阮如秀下牛車後,對著東廂屋簷下喊了聲。